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③討論:這些特點與保溫是否有關系 ?
④講解:棉絮和羽絨膨松多孔隙,內有很多不流動的空氣,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借以保持人的體溫。
(3) 認識地膜的保溫原理:
①談話:早春,為了保持土溫和幼苗,農(nóng)民伯伯怎樣做 ?
②放錄像:農(nóng)民在地里蓋地膜。
③討論:這有什么作用 ?
④講解在農(nóng)田、菜園的土地上覆蓋塑料薄膜,可以減少空氣對流,借以保持地溫,使小苗在低溫多風的早春不致凍死。
(6) 提問:還有哪些物體像棉被、暖水瓶等物體一樣具有保溫作用 ? 它們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溫的 ?
(7)小結:要保溫,必須盡可能減慢熱的傳遞.可以采用熱的不良導體,隔絕與周圍氣體或液體的接觸,減少熱的傳導、對流、輻射。
研究制作保溫盒的方法
(1)講述:下面,我們要應用今天學的知識制作一個簡易保溫盒,給一杯水保溫。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材料,怎樣制作 ?
(2) 學生分組討論。
(3) 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案。
( 三 ) 鞏固練習
1 、概述本課教學內容,進行全課總結。
2 .解釋兩種常見現(xiàn)象。
(1) 有人說冬季蓋棉被、穿棉衣是因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對不對 ? 為什么 ?
(2) 問:棉被、保溫箱本來是保溫用品,可人們把冰棍放在保溫箱里還蓋上棉被怎么回事 ?
( 四 ) 布置作業(yè)
制作保溫盒,比賽保溫的效果
四單元
第15課 做房子的材料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給材料進行分類。
教學重難點:會區(qū)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會給它們分類。
教學準備:有關各種房屋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房屋的各種圖片。
2、提問: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二、學習新授
1、帶學生到教室外觀察學校里的房子,看看它們分別用了哪些建筑材料。
2、學生觀察記錄。
3、提問:這些材料分別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為什么要這樣用?學生填表。
材料名稱 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 為什么要這樣用
4、各組匯報自己的觀察與記錄。
5、給材料分類。
(1)每小組自己確定分類標準,給這些建筑材料分類。
(按大小分;按軟硬分;按用途分等)
(2)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問: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材料?
小結: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像磚、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提問:將我們知道的建筑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來分,應該怎樣分?
(4)小組活動并做好記錄。
(5)集體交流分類結果。
6、運用分類標準判斷”。
(1)談話: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
(2)小組討論、記錄。
(3)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三、總結與拓展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16課 石頭和住房
教學目標:
觀察建房子的石頭,研究巖石的特點以及用途,根據(jù)巖石的特點給巖石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