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蠶及其他昆蟲一生的標本、圖片或錄像。學生:各種養蠶的記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同學們,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你們養的蠶寶寶都變成什么了呀?在這期間一定是收獲不小,積累了不少經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蠶蛹變成了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共同交流蠶一生的變化過程。
(1)提問:在這一個多月的養蠶活動中,你們一定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誰能給大家說說蠶都經過了哪些變化?
(2)學生翻看自己的觀察活動的記錄,分組討論。
(3)師生交流養蠶的發現。
(4)教師將學生的發現有重點的記錄。
(5)討論:通過大家這段時間的養蠶活動,你們發現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變化?
2.指導學生把蠶的一生畫下來。
(1)談話:我們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在養蠶的過程中,
蠶的一生有什么變化呢?
(2)看書上圖,書上是用什么方式來記錄的?
(3)討論:那你還能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說明蠶的一生?
(4)學生分組討論。
(5)學生把蠶的一生畫下來,要求標明哪個階段比較有代表性。
(6)展示學生有創意的記錄形式。
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3.蠶有哪些特點,形成昆蟲概念。
(1)談話:從蠶卵一直養到產卵結束,經歷了蠶的一生過程,有了很多發現,誰能說說自己這段時間養蠶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2)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3)講解:我們在養蠶中發現蠶最有意思的是會結個繭,出繭后于之前完全兩樣,這種變化過程科學上叫做“變態”。
(4)提問:你還見過哪些動物有這樣的變化?總結昆蟲的特征,形成昆蟲的概念。
三、鞏固應用
出示各種蟲子的圖片,判斷:哪些蟲子屬于昆蟲?說說理由。
四、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昆蟲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三單元
第十課 認識衣服面料
教學目標:
1、認識到衣服一般是選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認識幾種常見布料,如:亞麻、棉布、絲綢、毛皮、化纖和毛料等。
3、知道這些布料的主要特點和用途。
4、能夠根據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5、激發學生對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興趣,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6、體會到衣服的種類是豐富多樣的,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生主新材料。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為每組同學準備各種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鏡若干,酒精燈、火柴、鑷子各一個。
2、學生準備:身邊常見、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稱的衣料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教師今天發現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顏色、款式和圖案不同以外,還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說的(布、毛)其實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請大家想一想:你們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匯報、評價: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
二、認識不同面料及作用
1、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各種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嗎?請各小組打開桌面上的塑料袋,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書課題)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面料名稱。
3、大家討論一下,這些面料都應該在什么季節穿著會好些呢?
4、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小結:聽了大家的見意,看來不同面料都有著不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