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2、指導學生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設想,并將學生按設想不同進行分組。
(2)小組內討論實驗方案。
(3)匯報實驗方案,在全班對實驗方案進行討論,優化實驗方案。
3、各小組領取實驗器材,進行實驗。
4、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結果。
5、學生談收獲,體會。教師小結實驗結論并板書。
三、拓展延伸。(本環節視學生在前一段的學習情況而定)
(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應用的畫面。
四、課堂小結。(本環節視學生在前一段的學習情況而定)
第十二課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兒去了
教學目標:
1、能對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進行猜測,并能設計實驗進行研究。
2、能對隱藏在不同蒸發實驗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發一般發生在液體溫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4、能聯系實際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發的例子。
5、在探究活動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
6、通過認識水的蒸發現象,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自然界的物質是變化的。
教學準備:
課件,濕抹布和裝有少量水的廣口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用水寫一個“水”字,師生一起觀察“水”字的變化。
2、再觀察曬衣服的圖(出示課件),并提出問題:濕衣服晾一會有什么變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推測,設計實驗研究方法,
2、分小組匯報各自的實驗研究方案。集體交流評議,完善實驗方案。提出實驗中應注意這樣幾個問題,(出示課件)。
3、分小組實驗研究,教師巡視指導。
4、各小組匯報交流:你們做了哪些研究?發現了什么現象?
5、討論:在這些實驗中,水為什么會慢慢減少了?水跑到哪兒去了呢?觀察老師準備的水蒸發的錄象。(出示課件)。
6、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
7、課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發現象,緊接著教師講述水的蒸發現象:蒸發一般發生在液體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發的現象。
2、學生列舉生產生活中水蒸發的例子。
3、結合自己的經驗,說一說生產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利用和防止水分蒸發的?(課件展示)
四、小結。
第十三課 怎樣讓衣服干得快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蒸發是水在平常溫度下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水蒸發時要吸熱;能聯系實際舉例說明周圍的蒸發現象。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根據蒸發現象想象蒸發的本質和過程。
3.滲透“自然界的物質是變化的”科學觀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找一個廣口瓶,上本課前一天,往瓶內倒水,在瓶壁水面到達的地方做一個記號;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陽的窗臺上,讓學生觀察水面的位置。
2.濕布一塊。
3.掛圖或投影片——水的蒸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
(1)觀察:
①這個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臺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少了)
(用溫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鐵板上擦一片水跡。)
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跡有什么變化?
(2)討論:
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