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1
2、物質在熱水里的擴散速度比冷水快。
3、熱水具有上浮性。
[教師把學生匯報結果有選擇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對學生的匯報都給予鼓勵:剛才大家表現非常好。]
(三)探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與交流:再一次把裝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再把裝有熱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觀察變化情況。
生:做做想想:把裝滿水的試管用氣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緊,放入熱水中,發現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發現了什么?
生:匯報結果:
發現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沒有增加,但體積增加了。是因為熱水上浮的原因。
[結論:熱水具有上浮力]
師:[同學們真棒,這節課學習了有關水的知識,我們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愛惜水資源,節約用水,雖然本節課沒有告訴你答案,但是你通過親身體驗,親身感受,把問題一一解決了,這就是科學的方法,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將來會成為一名科學家。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內容是探討“冷和熱”的奧秘,引導學生從體驗中孕伏新知,活動中發現新知,運用中深化新知。采用談話、體驗引入新課,組織學生做實驗,指導學生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實踐體驗,觀察總結結果等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冷水和熱水的特征,物質在熱水里的擴散速度比冷水快,熱水具有上浮性,還使學生建立了科學概念,獲取了科學知識,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第二課 溫度計
教材分析:
《溫度計》是粵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熱》的單元教學內容中的第二課。屬于觀察實驗活動課。本課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實踐活動、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的方式引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以“自主、合作、實踐”為主要學習方式使學生養成自我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探究精神。
學生分析:
學生是四年級上學期開始系統地學習有關熱的科學知識。第一節課《冷與熱》時,是通過直觀的方法即身體感覺物體、環境的冷與熱,用手去感受水溫的冷與熱去認識冷與熱的現象。《溫度計》一課在前基礎上,繼續進一步學習熱的知識:學習探測熱的儀器的科學理論知識,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溫度計和應用溫度計,使學生實現用理論研究科學,用實踐來證明科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學習,認識溫度計結構,從而掌握如何讀作和寫作,這是正常使用溫度計的基礎知識。
(2)過各種實踐活動,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溫度計,從而培養觀察能力
和應用能力
過程和方法:
(1)觀察和實驗
(2)正確使用和生活應用
(3)主要的教學方法:遷移法、觀察法、發現法、討論法、實驗法
情感與發展:
(1)通過學習,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了科學與醫學之日新月異,造福人類社會,從而樹立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讓科學造福人類社會”的理想。
教學難點:
認識溫度計結構(玻璃泡、煤油柱、(水銀柱)、刻度、攝氏度單位和符號表示、如何讀作和寫作、探溫計內的彎曲位設計)
教學重點:
溫度計(氣溫計和體溫計)的正確使用和日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