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和諧的自然界教案
(1)課上設計組裝實驗。
(2)課下進行觀察。
板書設計:
向光性 向地性 向肥性 向水性
教學后記:學生能提問與植物適應環(huán)境有關的問題,能對研究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能參與植物的向性實驗的中長期探究。
18、生物與信息(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觀察認識螞蟻怎樣回家、覓食、聯(lián)絡伙伴;研究其他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
2、過程與方法: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并會根據(jù)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制作資料卡。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參與評議,懂的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fā)新的想法;體會到要關愛大自然、關愛生命。
教學重點:
觀察認識螞蟻怎樣回家、覓食、聯(lián)絡伙伴;研究其他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
教學難點:
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并會根據(jù)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制作資料卡。
教學方法:觀察法 實驗法
教學準備:放大鏡、糖、水槽、海綿、樟腦球
教學過程:
活動一: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
1、找動物,意識到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2、交流我們的發(fā)現(xiàn)。
3、資料卡。
(1)保護色:生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隱蔽自己,有些動物,如變色龍,能改變身體的顏色,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特點:不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
例子:北極熊 雷鳥 變色龍 比目魚
(2)警戒色:毒箭蛙用鮮艷的顏色來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點:色彩鮮艷,容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對敵害起預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黃蜂 有毒毛的蛾類 銀環(huán)蛇 瓢蟲
(3)擬態(tài):枯葉蝶借助與枯葉相似的外表保護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襲,這是一種昆蟲對另一種昆蟲或植物形態(tài)的模仿。
特點:酷似他物,不易識別。
作用:利于避敵,捕食。
例子:竹節(jié)蟲 枯葉蝶 螳螂 蜂蘭
活動二: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還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烏賊釋放墨汁 壁虎斷尾
2、整理研究結果。
給處在叢林、沙漠等不同環(huán)境中的士兵設計服裝。
板書設計:
1、保護色:
特點:不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
例子:北極熊 雷鳥 變色龍 比目魚
2、警戒色
特點:色彩鮮艷,容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對敵害起預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黃蜂 有毒毛的蛾類 銀環(huán)蛇 瓢蟲
3、擬態(tài)
特點:酷似他物,不易識別。
作用:利于避敵,捕食。
例子:竹節(jié)蟲 枯葉蝶 螳螂 蜂蘭
教學后記:學生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并會根據(jù)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制作資料卡。
19、密切聯(lián)系的生物界(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懂得食物鏈的含義;了解生物防治的技術。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食物鏈,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珍愛大自然里的生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查閱書刊資料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關資料,會畫一幅生物界的食物網(wǎng)。
教學重點:
懂得食物鏈的含義;了解生物防治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