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第一單元 熱
二、 設計理念
1、注重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圍繞重點展開探究實驗活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熱脹冷縮”,這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學生未必會留意到這種現象,也就說學生對這方面是陌生的。為此根據實驗難度的不同,設計時安排這么幾個循序漸進的活動:①教師演示液體熱脹冷縮,學生再進行模仿實驗。②學生根據書本上的提示,完成固體熱脹冷縮的實驗;③選擇桌面上的材料,進行氣體熱脹冷縮的實驗。 ④回顧導入時的現象。
2、引導學生從相同現象的觀察中進行抽象,實現認識上的跨越。
在學生學習本課前,他們對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不是很了解。因此,在進行液體的實驗后就要對這種現象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提出他們的共同點,即受熱膨脹、遇冷收縮,然后再圍繞固體、氣體進行探究實驗。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熱脹冷縮。
2、能對固體、液體、氣體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
3、能夠以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完成物體熱脹冷縮的實驗。
四、教學重、難點:
了解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熱脹冷縮。
五、教師準備:
準備8組材料,每組材料有3個籃筐,每個籃筐對應一種實驗。籃筐一有燒杯、熱水和冰水、小試管2根、紅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帶孔的橡皮塞;籃筐二有2個玻璃杯、熱水、冰水;籃筐三有癟乒乓球、燒瓶、氣球、燒杯、肥皂水、冰水、熱水。
六、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課件——視頻設疑導入
播放修路工人用電鋸在水泥路面鋸開一條縫,再往那條縫里灌入瀝青。
電腦屏幕出現2幅圖——左邊的圖是一塊水泥地脹裂了;右邊的圖是學校教學樓中間的縫
師:你們平時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條條瀝青嗎?哪位同學知道為什么修路工人要鋸開一條縫,往縫里灌入瀝青呢?(生猜測)
看來有些同學學習習慣很好,課前預習了,知道熱脹冷縮這個詞。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實驗,一起去探究熱脹冷縮這種現象!(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會升降的水柱”。
師:同學們,你們有見過噴泉嗎?
生:見過,去旅游時見過。
(課件出示噴泉圖)。
師:那你們見過彩色噴泉嗎?
(學生面面相覷)
師:好,現在老師給大家做一個彩色噴泉實驗,請同學們認真觀察。
教師演示實驗。
實驗步驟:(1)在小試管內裝入紅墨水。(2)把帶孔的橡皮塞塞在試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點點。(3)把燒瓶放入燒杯中。(4)在試管上澆熱水。(5)彩色噴泉噴出來了!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實驗步驟和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學生下一步的動手操作做出示范。)
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請組長出來領實驗材料做實驗,要注意實驗步驟和小心熱水!別燙著!
學生動手實驗。
師巡視,給與指導和幫助
師:很多同學的實驗都成功了,出現了彩色噴泉。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