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估算》教學實錄
《乘法估算》的觀課議課過程
主題: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加人員:數學組成員
主持人:何會珍
主講:薛娟
成員:衛虎群 李小杰 郝向榮 張鳳蘭 趙春霞
議課過程:
何會珍:各位領導各位老師非常感謝大家從百忙中抽空來參加我們數學組的議課現場,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首先請薛娟老師談一下這一課的教學設想。
薛娟:這一課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我創設了一個游游樂園的情景,結合多彩的圖片,使學生身臨其境。先購買食品復習加減法的估算,由買門票和車票作為例題與學生一起探究估算的方法,先獨立估算,后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從多種答案中總結符合實際情況的解決辦法,這樣學生懂得了估算要結合實際適當的估大估小。接著及時的練習彈跳飛人這個題目,引導學生理智的分析問題。動手實踐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項目,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引導到估算上來。后面返回這道題由于時間倉促,沒有全面的考慮,以至這道題還有幾種情況沒有考慮進來。不太好!
衛虎群:我是關注時間的,導入用了5分鐘,講例題用了11分鐘,練習用了6分鐘,實踐活動用了10分鐘,(包括看圖片的時間)最后返回的這一道題用了6分鐘,一共用了38分鐘,時間還不到,我不明白你為什么匆匆就結束了課堂?其實后面這道題還可以解決的更圓滿的。
薛娟:我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所以把其他情況留到了下節課。
李小杰:我是關注教師活動的,通過估算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討論,最喜歡那種方法,為什么?
薛娟: 這樣做是為了討論出那種方法最接近實際,最切近我們的生活,最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討論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
李小杰:其他的方法是對,還是錯?是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對的?
薛娟:是的在算理上,應該都是對的。
郝向榮:我是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教師提的問題緊扣課本,但我有幾個問題想問:
為什么在得出4種方法以后,你又追問了一句“你覺的那種方法最好?”你的目的是什么?
薛娟:想讓學生明白估算也要接近生活實際。
郝向榮:很多同學都舉手了,為什么偏偏叫一個不舉手的同學呢?
薛娟:在班上有部分同學明明會,但就是不舉手,這樣是對他的暗示,也是對他的檢查。
郝向榮:自主選擇估算時,是不是也讓沒有做這道題的同學也參加到其中來,“我們一起進入到海盜船這個游戲中來”,在反饋時,沒有做這道題的同學也開動腦筋,這樣就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不浪費時間了,你看行不行?
薛娟:謝謝你,你考慮的很周到,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郝向榮:最后一題,14分鐘可不可以估大或估小,合理嗎?
薛娟:我認為是可以的,課標要求估算要符合兩個要求:一是符合實際,二是計算方便,四年級的認知水平有限,通常都是把數估算成整十數、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14在這道題里非常特殊,處于中間位置,我認為可以。
張鳳蘭:我關注的是學生的活動,在彈跳飛人出現時,全班的學生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但在生生面對交流時,學生的隨意性很大,可能會聽不清楚,當老師說,那種方法好時,有幾位同學面無表情,好象漠不關心的樣子,在練習時,指名的學生說完了,是不是請別的同學評價一下,這樣是對別人的認可,也是對人家算法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