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驗算 教案
“科研興課 優質達標”十要素教案 1. 課題 小學數學學科三年級第二單元出數十一位數的除法、課題名稱:除法的驗算 2. 課型 新授課 3. 輔助工具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等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理解乘除法的關系,探究并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觀察、討論、嘗試、歸納等活動,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體驗驗算的作用。 (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交流討論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5.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位數除三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基礎上教學的。例題以計算100元可購買多少本練習本為背景教學除法的驗算,使學生體會驗算的的作用,利用乘除法的關系,教學用乘法驗算除法,幫助學生了解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都已具備了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解決本課時的內容,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已經相應地由“會不會計算”調整到“怎么計算”上來。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25頁例4、做一做、練習六的1、2、4、7*題。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等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6.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表內除法時,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用乘法可以驗算除法,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是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夠學會。 7.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 8.教與學 教師的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情境圖及單價。 師:如果你有100元錢買同樣的書,你準備買什么,最多可以買什么本? 請同學們列豎式計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買什么本《寓言故事》、和《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我們怎樣來檢驗大家計算的對不對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