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運算》單元整體規劃
(4)四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學習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不斷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學習能力不斷增強。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的思維形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越過程。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鐘提高到20-30分鐘,可以勝任更復雜的學習任務。這一時期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孩子寫作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
(5)四年級孩子的學習動機從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開始轉化,即使沒有直接的獎勵,為了得到老師、同學、家長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評價,他們也會努力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師在教學因注意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材說明】
1、圖略
首先出示“冰雪天地”情景圖,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場景。從活動區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滑冰區和冰雕區,場景圖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26人,冰雕區有180人,給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數據。通過學生提問題,然后在班級交流,讓學生感受數學問題的整體性。另外,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一步的,也可能提出用兩步或是兩步以上解決的,無論怎樣,只要學生提出的合理的,教師都要給學生肯定。在學生廣泛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引出例1.
例1
圖略
例1,是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整理引出的。是通過應用加減法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來明確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同時也是通過主題圖“冰雪天地”的“滑冰區”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下午滑冰人數的變化信息,提出“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的問題。由于學生積累可較為豐富的解決此類問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學生的解決方法。一個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個是列綜合算式解答的,通過計算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教學時教師要注意:1、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并能與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2、是組織全班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在思路上的異同,進一步明確加減混合運算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3、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編出和例題相似的題目。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例2
圖略
例2以及“做一做”教材也是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為素材,通過解決“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引導學生觀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確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在例1、例2的基礎上,教材總結出沒有括號的算式例,如果只有加、減或者只有乘、除,都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教材在解決“6天預計接到多少人?”時,用了兩種算法,這樣編排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玩解決問題。而做一做的一個條件隱含在途中的箱子上,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這里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嘗試做然后大膽放手讓學生交流。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相應的數量關系。讓學生通過畫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學生解題過程的反思。當學生解題后,要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和每一步計算結果所表示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