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二稿
我的感受
在這些天的交流、研討中,我始終在不停地思索,感覺自己的思想都要凝固了,自己也沒有新的創意了,一直對我的教學設計第二稿存有許多幻想,感覺設計得很好,同伴們評價也很好,我也僥幸認為這樣的教學設計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事與愿違,從二稿的試講來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而且將我還沒面世的三稿也否定了,我有以下兩點感受:
1、備課時,一定要備學生、備可能。
2、好課要多磨,要磨目標、磨教材、磨環節、磨學生、磨細節。
三、實踐體驗
1、考考你
師:下面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1)讓學生打開書55頁,拿出學具--小三角形,按老師的要求來轉一轉,并說一說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3)集體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能否找準中心點。
2、看一看,說一說
(1)課件出示題目,先讓學生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樣旋轉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體交流、訂正,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要求敘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轉180度。)
設計意圖:拓展思維,讓學生觀察旋轉過程,并理解旋轉180度。
3、填寫第2題
(1)讓學生打開書,看一看第2題,獨立填寫3道小題。
(2) 集體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對旋轉過程的理解,并能準確填空。
4、試一試
(1)讓學生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試一試第1題的第一幅圖,讓學生拿出學具,同桌兩人合作,轉一轉,并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旋轉過程。
(3)讓學生獨立完成后三道題。
(4)集體交流、訂正。(課件演示每一道題的旋轉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和方向的理解。
5、按要求畫一畫。(試一試第2題)
(1)讓學生看題,獨立完成。(可以讓困難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在畫一畫。)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平移、旋轉過程。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能否將一個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畫出來。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設計“找中心點、確定旋轉角度和方向”等類型題,讓學生大膽地實踐,想一想,轉一轉,說一說,應用圖形變換的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認為高老師設計的練習題量有點大了,你在試講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有些環節的處理時間不夠,就會導致學生操作不徹底,我覺得能做到“試一試”第1題就很不錯了。你認為呢?
4、試一試
(1)讓學生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試一試第1題的第一幅圖,讓學生拿出學具,同桌兩人合作,轉一轉,并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旋轉過程。
(3)讓學生獨立完成后三道題。
(4)集體交流、訂正。(課件演示每一道題的旋轉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和方向的理解。
這道題教材的編排意圖除高老師說的以外,我想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圖形a是一個不規則圖形,它有許多個頂點,讓學生發現以圖形a的任何一個頂點為中心點,都可以旋轉得到圖形b,不知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注重引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