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師:經過這樣的分析,你發現買46支鉛筆的錢包括哪些內容呢?
學生:包括4盒鉛筆的錢和2枝鉛筆的錢。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4盒鉛筆的錢+2枝鉛筆的錢=46枝鉛筆的錢。
教師:能算出來嗎?
指導學生算出結果后,抽學生的作業展示:25×4=100(元)3×2=6(元)100+6=106(元)抽學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選擇什么計算方法算的。
教師: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的選擇了筆算,有的選擇口算,都是可以的。由于這道題的數字比較簡單,選擇口算是比較好的選擇。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分析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問題,有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進行比較,找到比較合算的策略,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最后根據這個思路完成具體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教學課堂活動第1題。
看課堂活動第1題的情境圖。
教師: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條件和問題以后,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解決?在強調管道的長度是前6天安的長度和后12天安的長度的和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指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如:
解法(1):372÷6=62(m)6+12=18(天)62×18=1116(m)
解法(2):372÷6=62(m)62×12=744(m)744+372=1116(m)
解法(3):12÷6=2(倍)372×(2十1)=1116(m)
教師:同學們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和解決例1的問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讓學生盡可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相同的地方包括:都要分析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問題,都要確定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不同的地方有:這道題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比例1更靈活,計算的數也要大一些,因此最好選擇筆算。
三、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學習的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學生回答略。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1~4題。學生完成第2題時,要指導學生思考李丹要準備的錢包括:火車票錢+飲食錢+住宿錢+門票和購物錢,其中火車上的時間不考慮住宿費,然后再具體考慮每個項目要多少錢。第3題要啟發學生明白“純收入=賺的錢-工資、稅收費”后,再具體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
解決問題(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74頁例2,課堂活動第2題,練習十五第5~7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能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價值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教師:前一節課我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怎樣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引導觀察例2的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后,教師作如下的引導。
教師:解決怎樣派車要考慮些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要提出一大堆要考慮的問題,比如怎樣列算式、有幾種派車方式、怎樣計算等,教師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板書。
教師:你認為這些問題,最先要考慮哪個問題?
學生討論后回答:要考慮有幾種派車的方式。
教師:為什么要先考慮這個問題?
學生:因為只有解決了派車的方式,才能考慮派車方式的列式和計算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