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發現什么?
學生:發現付的錢數一定時,杯子價格越高,買的數量就越少;杯子價格越低,買的數量就越多。
教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是用什么方法來保留商的近似值的?
學生:去掉不足買一個杯子的錢數。
教師:為什么要這樣做?
學生:因為剩下的錢不?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完成第77頁第6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4~7題,還可以指導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完成思考題。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5頁例3和議一議,第76頁上的課堂活動及練習十四第5~10題。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估算。
2.借助已有知識,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3.感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引導觀察例3情境圖,讓學生說圖意:“桃園里有桃樹64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教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豐收的果園。你能估算一下總共有多少個桃嗎?
教師:怎樣估算?
學生:把64看作60,把48看作50,因為60×50=3000,所以桃園大約能收桃3000kg。
老師:“桃園里有桃樹64棵”變為“桃園里有桃樹647棵”。
教師:估算一下桃園大約能收桃多少千克,又該怎樣列式?
學生:647×48。
教師:現在又該怎樣估算?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請大家討論一下,你準備如何對647×48進行估算?
學生討論,教師作必要的指導,然后抽學生問答準備怎樣估算。
學生1:可以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來估計。
學生2:也可以把647看作650,48看作50來估計。
教師:這種估算方法和前面學習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數看作接近這個數的整十、整百數來算。
教師:同學們估算出這個桃園大約能收桃多少千克了嗎?
學生1:647×48≈30000(kg)
學生2:647×48≈32500(kg)。
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寫結果時要用“≈”,表示這是一個近似值。
教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來估算,在這些估算方法中,你更喜歡哪種估算方法呢?為什么?
小組交流,展開討論,反饋交流情況。
學生1:我喜歡第一種估算方法,因為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600×50等于30000,計算很方便。
學生2:我也喜歡第一種估算方法,因為把647看作600,就把第一個數看小了一點,48看作50,把第二個數看大了一點,這樣估算出來的結果與準確值很接近。
學生3:第二種方法是把兩個數都看大了一點點,一定會比準確值大,雖然與準確值還是比較接近,但計算不夠簡便,所以我還是喜歡第一種估算方法。……
2.教學“議一議”。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討一個問題,怎樣估算45×496?
引導學生提出多種估算方法,如把45看作50,496看作500來估算,或者把45看作40,496看作500來估算。
教師:估算出結果,看相差多少?
學生估算出結果分別是25000和XX0,相差5000。
教師:怎么會差異這么大呢?
引導學生得出:由于45看成40和50都相差5。把45看成40來算少算了5個500,就是2500;把45看成50來算多算了5個500,就是2500,所以兩種結果相差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