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安門廣場觀升旗
2.說說自己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武警官兵是怎樣從天安門城樓下走出來到旗桿旁的,說說這時人們的心情、廣場上的氣氛。
3.讀課文第2、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引導:(1)讀一讀描寫武警官兵來到旗桿下的動作的詞,從這些描寫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描寫武警官兵走到旗桿下的動作的詞有:邁著、踏過、畫出、登上、肅立。從這些詞語可以感受到武警官兵升旗的動作整齊、熟練、規(guī)范、雄健。)
(2)這時,人們和“我”的表現是怎樣的?你怎么體會“不約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轉睛”等詞語的意思?
(從人們和“我”的表現可以看出這時人們動作一致、神情專注而激動,表現了人們一樣的心情:對國旗的熱愛、尊重,在這莊嚴的儀式中產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震撼。)
(二)學習“國旗升起來了”這一部分,感悟作者“望著國旗,聽著國歌”產生的聯(lián)想和表達的感情。
1.師:旗手們肅立在旗桿旁。東邊的天空更紅了,太陽就要升起。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播放錄像:升國旗、唱國歌這一段)
學生看錄像,在唱國歌、升國旗時全班同學應起立,向國旗敬禮。
2.學生談談自己剛才觀看升旗儀式的感受。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觀看了莊嚴的升旗儀式,聽著雄壯的國歌聲、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你們都想到了些什么?
學生也可以結合參加學校升旗儀式的感受談。
3.那么,我們課文的作者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課文4至6自然段,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怎么體會作者“望著國旗,聽著國歌”產生的聯(lián)想。有資料的同學將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
教師講一講有關“井岡山”“長征”“延安窯洞”“開國大典”等革命歷史故事,與學生一起交流,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課文中講到的這些革命史實。
教師小結: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舉世無雙的奇跡: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間,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窯洞里,指揮了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在油燈下,毛主席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等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輝煌篇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同學們,你們望著國旗,聽著國歌,是不是也想到了這些?你還想到了什么?想說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是啊,多少革命先輩艱苦奮斗、流血犧牲,才換來人民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