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雜談
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時,我讓學生讀讀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們?nèi)缂s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
生: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師:我聽到你把三個“和平”一個比一個讀得高,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因為他的感情越來越強烈,所以呼喚聲越來越高。
師:還有誰有其他讀法?
生:我認為三個“和平”應(yīng)一個比一個讀得低,因為爸爸的任務(wù)還沒有完成,他死不瞑目。
師:不錯,很有自己的見解。請你來示范讀一讀。
生:爸爸的嘴張著……和平!和平!和平!”
師:愛動腦筋的你還有什么想法?
生:我認為四個“聽見了”應(yīng)該一個比一個讀得沉重,因為為了捍衛(wèi)和平,爸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生:我認為四個“聽見了”應(yīng)該讀得越來越高,這才會引起全世界對和平的關(guān)注。
生:我認為“國旗”一詞應(yīng)重讀,因為一般人的遺體是不可能覆蓋著國旗的,爸爸的遺體覆蓋著國旗,說明爸爸是為正義而死,死得崇高,死得偉大。
總之,在誦讀傳情中教師不要輕易地給學生定腔定調(diào),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誦讀,要讓學生獨立發(fā)揮,讀出自我,讀出個性,在課堂中讀出“千姿百態(tài)”,讓學生真正做“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新疆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第十八小學 張潤萍】
〖重視情感體驗,促進整體發(fā)展·情感體驗與語言訓(xùn)練相結(jié)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認知活動中,學生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思維,在情感體驗時,學生體驗的憑借也是課文的語言文字。情感體驗與思維訓(xùn)練的結(jié)合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情感體驗與思維訓(xùn)練是和語言訓(xùn)練結(jié)合起來進行的。無論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片段,還是一篇文章,我們都可以從語言訓(xùn)練中研究感情與思維的結(jié)合。如:我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中,請學生閱讀相關(guān)的段落,找出描寫這個孩子痛失父親的句子來談感覺,學生通過反復(fù)讀這些句子,抓住了文中重點詞、句子來用心體會。當學生讀到“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時”,學生談到:讀到這時心里很難受,這個孩子的爸爸為了維護和平離家而去,他的承諾永遠也不會實現(xiàn)的,這個孩子真是太可憐了。讀到“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時,同學們談了從血染的征衣及浸滿血的手表這兩處的細節(jié)描寫,看出爸爸以身殉職,犧牲壯烈以及作者對這一幕的永生難忘。是啊,這血的記憶是最痛苦的,我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展示課文中的畫面,以準確地傳遞情感,創(chuàng)作情感氛圍,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引發(fā)孩子們涌動的情思,引領(lǐng)孩子們走進文中,去感受場景,見識人物,對學生進行感情上的陶治,使之與課文的情境融為一體,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北京市燕山區(qū)向陽小學 來淑英】
〖捕捉靈感,獲得精彩·靈感,幫學生在參與中抒發(fā)真摯的感情〗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你的教案如何工整,完備,如何精密,這僅僅做到了“知己”,準備十分充分的一堂課,可能是非常死板的一堂課;相反,如果把握住了靈感,可能會境界飛升。因此在靈感來臨時,不要死套教案,要靈活運用,讓它更好的為教學服務(wù),幫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更深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