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雜談
情境創設,可以激發興趣,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知為易懂。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平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要體會和平的可貴以及維護和平的艱難是比較困難的。教學中,可以用戰爭的畫面,讓學生結合課文體會戰爭的殘酷;用維和部隊的感人畫面,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和平的可貴和保衛和平的艱辛。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新民小學 林志榮】
〖利用網絡技術探索語文教學新途徑·利用網絡信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目標:“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要讓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網絡技術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九義教材第八冊有一篇新入選的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該文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它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和平、呼吁和平的真摯情感。文章內容切合時事,在教學時,即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讓學生從網上查找相關時事資料,以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理解,突破課文難點內容的學習。
下面是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節錄:
師:爸爸用生命捍衛著和平,用鮮血呼喚著和平,因為只有和平,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孩子們才能健康成長。和平和發展,始終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可是──(多媒體展示句子,生齊讀)“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結合生活實際和國際局勢談一談。
生:我們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嗎?
師:可以,時間5分鐘。建議:把預習時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整理,并整理出你們小組的獨特見解。匯報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但最好能突出主題,展現特色。
(生小組內交流,整理資料,梳理見解。5分鐘后。)
第一組學習代表:大家好,這里是“小龍人”電視臺國際新聞頻道,歡迎您走進“伊拉克戰事報道”。今天為您播報的內容主要有:
1、據新華網報道:昨日美英聯軍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起猛烈攻擊……
2、人民網消息:薩達姆不知去向……
第二小組代表:大家好!我們的“圖片展播室”將以直觀的圖片向您展示伊拉克最新戰況,敬請關注。
1、從新浪網上下載的圖片:3月28日一位伊拉克母親,帶著孩子逃離戰事激烈的巴士拉。前面的路好長好長,他們能夠通向和平嗎?
2、這幅圖片同樣載自新浪網。可憐的伊拉克小女孩在戰爭中,無辜死去,一朵嬌嫩的生命之花就在殘酷的戰爭中凋謝了!
通過學生搜集處理交流信息,把現實中的伊拉克戰爭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