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玩,是孩子的天性;管,是家長的責任。因此生活中,孩子的天性和家長的責任,常常發生一些矛盾故事。陣雨來了,或者天黑了,孩子愿意繼續野跑,家長則讓孩子躲回屋里,孩子的身軀被禁錮了,但是他們玩兒的天性不會被禁錮。小小的天窗,讓孩子發現了又一個好玩的世界。這就是茅盾的《天窗》要告訴我們的。
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描寫了鄉下房子的特別。鄉下房子怎樣特別呢?“只有前邊一排木板窗”,這種木板窗會給人們帶來許多不便,“碰到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所以,“鄉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這就是文中所說的天窗。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慰藉。這部分內容,作者是分兩個方面來說的:先說雷雨來時,天窗給孩子們帶來慰藉。雷雨來的時候,孩子們被大人關在屋子里,只有從那小小的天窗看到,“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帶子似的閃電唰地一瞥”;孩子們于是想象“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世界”。接著,作者又講了晚上,天窗給躺在床上的孩子們帶來了慰藉。當孩子們被逼上床睡覺的時候,他們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灘”,他們會“偷偷地從帳子里伸出頭來,仰起了臉”,讓自己在想象的空間馳騁。他們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他們又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這時候,小小的天窗又成了他們惟一的慰藉。
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講了天窗留給作者的感受,也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對童真的贊美,對那給了孩子光明快樂的天窗贊美。“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它讓你看到的很少,卻讓你想到很多很多。”天窗很小,只是屋頂上的一個小方洞,通過它孩子們只能看到很少的景物,而它卻給孩子們帶來了那么多的想象,那么多的慰藉。小小的天窗不僅給鄉下的房子帶來光明,還放飛了鄉下孩子的心靈。
課文語言樸實,沒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間卻流露出一種童稚的真情。一方面作者抓住孩子好動、愛玩兒的天性。如“夏天,陣雨來了時,孩子們最喜歡在雨里跑跳,仰著臉看閃電。”“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也許你還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灘,你偷偷地從帳子里伸出頭來,仰起了臉。” 一處處生動的描寫,會使我們自覺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表現童趣的另一方面是豐富的想象。愛幻想、愛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愛玩、愛想的特點,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寫得細膩而生動。
【教學建議】
童年永遠是快樂的,無論他們處在怎樣的地域,遇到怎樣的情況,他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你看,一扇小小的天窗,給過去南方的孩子,帶來多少快樂?
學習這篇課文,可以用問題引讀的方式。
1、揭示課題以后,學生帶著“什么是天窗”的疑問讀課文。(學生可說說課文的描述:“在房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