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三)新穎巧妙的構思。
兒童詩所抒發的情感不論在豐富性上,還是在深刻性上,都遠不如成人詩歌,這是兒童的情感特點所決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寬闊的情感層面上表達情趣并創造獨特的表達效果呢?這主要依賴于構思的新穎巧妙。這種依賴于生活積累和兒童式的想象的構思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詩的藝術水平。如舒蘭的《蟲和鳥》:“我把媽媽洗好的襪子,/一只一只夾在繩子上,/繩子就變成了一只多足蟲,/在陽光中爬來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條一條夾在繩子上,/繩子就變成一群白鷺鷥,/在微風中飛舞,飛舞。”在生活基礎上的大膽想象,依賴這種想象的巧妙構思,使平凡的生活現象變成一種兒童式的神奇和余味無窮的美麗。
(四)天真而精粹的語言。
深刻的思想、鮮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練、形象、具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現,才能成為詩。如劉饒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著了》:“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覺了。/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它睡熟的鼾聲。”寥寥數語就把靜謐安詳的大海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且用擬人的手法,以極其準確的措詞“抱著”、“背著”、“鼾聲”形象地描繪出大海這位“母親”熟睡時的優美的體態。經常吟誦此類詩,兒童不僅可以提高審美能力,還能從中學習并提高駕馭語言、鑒賞語言的能力。
(五)童稚而優美的意境。
感情與形象的結合構成了詩的意境。意境同樣是兒童詩應該刻意創造的,而且應以營造童稚而優美的意境為目標。人們常說“情景交融”,即詩的感情應當附麗于形象。只有把真實的兒童感受通過形象含蓄地表現出來,而不是抽象地呼喊,這種兒童詩才具有童稚而優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動兒童。如劉饒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群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魚兒嚇得快逃開,/一直逃到巖石邊。/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還是圓又圓。”在月照大海的靜態美景中,通過魚兒的“逃”和“看”的動態加入,在精巧的構思中,創造出一群小魚兒戲水觀月的優美意境,既有童話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蘆、葦、沫、崇、喇、叭、港、疊、桅、唾、篷”十一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蘆葉船給水鄉的孩子所帶來的歡樂,體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材分析】
玩是兒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卻千差萬別。在孩子的眼里,藍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然而,吳成筆下的童年歡樂則來自于小小的蘆葉。他們用蘆葉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蘆葉船,這種快樂遠離城市的喧囂,是一種自然的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樸素與真摯。
課文共有八個自然段, 1、2自然段,作者先回憶了自己的家鄉,這是快樂玩耍的基礎。在長江口的崇明島上,“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像蜘蛛網一樣。”還有就是蘆葦,“一開春,河邊就冒出蘆葦來,那蘆芽一根根直立著,像小船上的桅桿。”當蘆芽長出蘆葉后,就如同桅桿上升起了綠色的風帆,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水應該是好玩的,水里捉魚的經歷也應該是好玩的,但作者這里要介紹的是蘆葉帶給人們的歡樂。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便采蘆葉做小船玩。”小小的蘆葉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