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分數教案
比較 小孩多 大人多
選擇 2大4小 4大1小
發現 1大6小 3大2小
靈活運用 ab組合
看圖找關系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p61-p62
教學目標: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系的圖表,能從圖表中找出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了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簡潔、明了的特點,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圖表,并從中獲取信息,學會根據圖表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在報紙、雜志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系的圖表,從圖中看數量之間的關系,往往比看一堆數字更直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看圖找關系”。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觀察與思考
課件出示第一幅圖:
1.第一幅圖呈現的是時間和速度的關系圖
2.先組織學生看圖后交流,說說從這幅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3.從中讓學生了解折線變化的過程、每個數的意義。
(1)如線往上畫,說明速度提高;
(2)400表示速度是400米/分;
(3)3表示過了3分鐘。
4.看圖回答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在看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活動二:實踐應用
試一試的題目。
1.關鍵是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說明圖的變化與事件或行為變化的聯系,下面呈現每道題目的要求。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組織學生交流,關鍵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
(1)呈現的是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變化關系。
(2)第一幅圖離家的距離一直在變,先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遠,再是離家的距離逐步變近,這與小明母親走到讀報欄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圖描述的是小明母親的行為。
(3)第二幅圖中途有一段時間離家的距離不變,這與小明父親在中途讀報的行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圖描述的是小明父親的行為。
第2題:題目呈現的是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讓學生仔細觀測題中的三幅圖表,準確判斷出哪一幅才是能描述這件事的圖表。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描述圖表所表示的信息,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要注意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指導。
(4)本題主要是離家的距離與時間的變化關系。
第3題: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來描述王老師上午的行為變化過程。然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根據圖的變化編一個故事。
(1) 學生獨立完成。
(2) 了解題目的意義。
(3) 做出判斷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題呈現的是樓層與時間的變化關系。
三、課堂小結。
看來大家的收獲不少,這節課我們主要探究圖表中的數量關系,知道隨著一個數量的變化,另一個數量也會跟著變化。課后,請同學們留心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方面的內容。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很出色,老師想贈給大家一句話,與你們共勉。
課件展示:成功屬于用心觀察,善于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