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3:等式的性質(2)
3、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課本69頁自主練習第8題
先找出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 出示課本70頁第11題
滇金絲猴體長約為80厘米,它的體長比間蜂猴的3倍多5厘米,間蜂猴的體長大約是多少厘米?
列方程解決問題。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是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第1題的設計讓學生體會解方程的過程;第2題的設計,讓學生能掌握方法、熟練運用方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練習3 ,將方程知識生活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練習,既可以鞏固解方程的方法,又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設計意圖]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等式性質基礎上,學會解ax±b=c這類形式的方程,對于解答這類方程的關鍵是轉化。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解方程的知識基礎,所以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新的問題,滲透數學思想,掌握學習的方法是教學的基點。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究”成為這節課的主旋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欲望。
實施探究性學習,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的學習平氛圍,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激發他們探究的積極性。
2、挖掘可探究內容,突出探究的重點。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解方程的經驗,面對新形式的方程,學生必然會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不同形式的方程,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找準探究的內容,挖掘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與新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突出探究的重點,讓學生學得主動輕松愉快。
3、明確探究的目標,經歷探究的過程。
探究的目標是探究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初探(方程形式類比,引導知識遷移)——研究(運用轉化思想,嘗試解決新知)——再探(檢驗方程結果,明確方程解法)的探究模式,體驗從已有的數學事實出發、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的精神。
第3課時
一、梳理知識
1、復習等式的性質
提問:前兩天我們學會了等式的性質,你能根據等式的性質完成填空嗎?
(1)如果5+3=8,那么5+3-3=8( )
(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 )
(3)如果a - 7=8,那么a - 7 + 7=8( )
(4)如果x+9=45,那么x+ 9-9=45( )
你是根據什么完成填空的?(等式的性質。)
等式有什么性質呢?我們齊來說一遍。
2、找出圖中等量關系
認真觀察以上信息,找出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等式的性質、方程的意義、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等知識都是本節課所要涉及的復習內容,等式性質的復習,意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并能熟練掌握這些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