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殉職:因公務而犧牲。
躊躇:猶豫不決的樣子。
勛鑒:亦稱書奉語或提稱語,綴于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后。鑒,審查,看;勛,功德,功勞。勛鑒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動,為什么感動,從中感受到什么。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使學生的自讀課文和討論交流更有實效,有條件的地方,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開展課外閱讀。可以讀讀有關記敘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文章,如《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也可以查查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經過、結果、偉大意義,了解毛岸英赴朝的緣由、犧牲時的實情實景。
2.感受毛澤東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懷,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讓學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動的地方,抓住一些細節描寫,聯系、調動學生的家庭親情指導學生去感受。如“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可組織學生想象、討論:接到長子毛岸英犧牲的電報,作為父親毛澤東他在干什么,想什么,是什么神態,你見過類似的情景嗎?他為什么整天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由于受到年齡和經歷的限制,學生對毛澤東情感的感受不可能那么深刻,教學時不要過于強求學生,求真情,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指導學生感受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許多感受,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可能通過讀表達出來。因此,本課教學要以讀為主線,讀讀、議議、讀讀,特別是學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動的地方后,要專門安排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中進一步感受毛澤東的情感,在讀中升華學生自己的認識。
4.本課的有些生字,學生容易讀錯,如“擬”,應讀“nǐ”,不要讀成“yǐ”;“赴”,應讀“fù”,不要讀成“pù”;“躇”,應讀“chú”,不要讀成“zhù”;“殉”,應讀“xùn”,不要讀成“xún”。這些字的讀音,初讀課文時,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讀準。有些詞語,如“勛鑒”、“殉職”,具有特殊意義,不可亂用,對于這些詞語的用法,教師應給予恰當的講解。
四、相關鏈接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政府宣布武裝干涉朝鮮內政,派兵入侵朝鮮,并不顧我國政府的多次聲明和警告,把戰火燒到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對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于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開赴前線,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此后,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全國開展了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活動,全國人民以實際行動熱情地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連續發動了5次攻勢戰役,把敵軍趕回到了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為停戰談判和取得朝鮮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此后,又經過兩年的時間,中朝軍隊以革命的兩手對付侵略者的兩手,終于迫使美國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敵109萬多人,其中美國侵略軍39.7萬多人,擊毀敵機、敵艦和繳獲各種戰略物資無數。抗美援朝戰爭保衛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本質,鼓舞了我國人民獨立自主建設新中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