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市,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出生后,他隨父母到過上海、廣州、武漢,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隨母親及兩個弟弟回長沙縣東鄉板倉隱蔽。1930年,楊開慧被湖南軍閥逮捕時,8歲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進監獄,目睹了母親與敵斗爭和犧牲前的慘烈。隨后,他被保釋出獄,翌年被外祖母、舅媽帶到上海交給毛澤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黨主辦的大同幼稚園后不久,小弟去世(還有突然失蹤一說)。黨組織因顧順章叛變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壞,幼稚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稱為“紅色牧師”的董健吾領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黨的經濟資助中斷。據毛岸英講,兄弟倆曾一度過著流浪生活。后來,董健吾將他們找回,與地下黨接上關系,于1936年托東北軍將領李杜將兩兄弟送往歐洲,隨后到莫斯科入國際兒童院。
在國際兒童院,毛岸英學習認真,不久便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1939年加入了共青團并擔任支部書記。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后,盡管中蘇兩黨有過不讓中國孩子服兵役的約定,毛岸英仍堅決要求參戰。不久,他找到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被批準去軍校學習。1943年畢業時,他獲中尉軍銜,并加入聯共(布)(后來回國轉為中共黨員)。不久,他又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在校期間曾到紅軍中擔任過坦克連的黨代表,參加過進軍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斗。1946年1月,他隨蘇共派往延安的醫生一同乘飛機回國。臨行前,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并贈送了一支手槍,他直至犧牲時,身邊還帶著這支槍。
毛岸英到延安,毛澤東抱病到機場迎接。據中央機關工作的老同志回憶,毛澤東的心情和身體一下子好了許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兩天飯,毛澤東便要毛岸英到機關食堂吃大灶,并讓他到當時著名的勞動模范吳滿有家學種地,上“勞動大學”。1947年春,國民黨進攻延安,他隨中央機關北撤,又按毛澤東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團,在山西臨縣參加試點。他寫信報告父親說,兩個月的收獲比蹲在延安機關學習兩年還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東搞過土改,并參加了中宣部、中央機關保衛訓練班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半個月后,毛岸英與劉松林結婚,毛澤東參加了婚禮,只送了一件穿過的大衣,并對兒媳說:“白天岸英穿,晚間你蓋,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隨李克農訪蘇并當過翻譯,此后又要求到基層。1950年夏,他任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并決心“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同年10月,毛澤東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準備出征的彭德懷,便要求入朝參戰,并得到毛澤東支持。隨后,他到志愿軍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除了彭德懷等幾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干的年輕人。11月25日志愿軍打響第二次戰役的第一天,志愿軍總部遭到美機轟炸,毛岸英不幸倒在凝固汽油彈的熊熊火焰之中,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