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板書課題:14、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閱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4、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組詞練習:
鎖( ) 暫( ) 糕( ) 阻( ) 組( )
瑣( ) 斬( ) 羔( ) 租( ) 祖( )
誼( ) 搗( ) 謠( ) 搖( ) 混( )
宜( ) 島( ) 遙( ) 瑤( ) 棍( )
耗( ) 嫂( ) 艘( ) 餿( )
牦( ) 搜( ) 嗖( ) 颼( )
3、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
(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愿軍)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著什么?(板書:朝鮮人民)
4、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后三個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后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愿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為志愿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后回答:(三件事,一是幾夜沒合眼給志愿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炮火給志愿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志愿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愿軍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說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這句話可看出什么?
(看出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復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⑴ 志愿軍是怎樣贊揚大娘對志愿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⑵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