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2
野芳發而幽香 發:_____ 名之者誰 名:_____
翼然臨于泉上者 翼_____ 臨_____
(六)布置作業:
默寫一、二段。
第三課時
一、創設情境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醉翁亭記的內容。
二、展示目標
1.翻譯并背誦三、四自然段。
2.體會文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曠達情懷和美好理想。
三、自學文本
(一)自學指導一
請同學們參考課下注釋翻譯三、四自然段并概括段意,有問題在小組討論,如還有疑難問題8分鐘后在班上交流。比一比哪組完成得最好。
1. 學生自學文本。
2. 教師巡視指導。
3. 學生小組討論。
4. 質疑答疑。
◎明確(板書):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仍與“樂”有關。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情形,并點出作者名姓,仍點到“樂”而“樂”中又嵌入兩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二)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們研讀課文并思考:
⑴第三段描寫游樂,先用“ ”一詞表示這一段的內容跟第二段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了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 ”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 ”這句話。
⑵結尾部分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什么?第二層寫什么?這兩層中間用“ ”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部分用“ ”這句話,把“醉”和“樂”統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1.學生自學文本。 2.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小組討論。 4.質疑答疑。
☆明確:
1.第三段寫太守眾賓、游人之樂,先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路前一層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太守醉”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這句話。
2.結尾部分也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宴會散、賓客歸、禽鳥樂的情景:第二層寫人“不
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部分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把“醉”與“樂”統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四、總結、拓展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復雜感情。寫景和抒情相結合,文字簡練而生動句式錯落有致。
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因為,本文描摹山水,抒寫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淪表現,實質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