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2
1.學生自學文本
2.交流研討
3.質疑答疑
明確: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率真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 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4.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先錄制好的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并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注意的問題:①讀音是否正確;②停頓是否分明;③語調的輕重緩急有無區別。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燕地 廿二日 花朝節 墮事
(2)曝沙之鳥,匣浪之鱗 汗出浹背 罍而歌者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惡能
明確:
(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qiàn huì jì huán lüè wū
(4)誦讀比賽
自學指導二
請以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翻譯文句,畫出疑難詞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
(2)小組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 作:起。 土膏微潤 膏: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時:在這時。 波色:水波的顏色。 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開:新打開。 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
端著杯、騎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 飛,使沙飛; 走,使礫走。
②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四、課堂小結
五、綜合檢測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朝的________家。字中郎,號石公,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________”的創始者。本文選自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