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新課標第一網
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正確認識財產合法性;法律是個人合法財產的守護者。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正確識別個人財產的合法性,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充分認識到不能占有非法財產,樹立正確的財產觀和法律維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
教學難點:對個人財產合法性的認識。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18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財產所有權的典型案例。
學生:社會財富調查,初步判斷其歸誰屬。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板書設計: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⑴財產屬于誰
⑵合法的個人財產
⑶財產所有權
教學環節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
材料1:——拾錢捐獻 失主索還(大屏幕展示)
本報訊 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遺失了一個信封,內裝現金一萬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況下,王某以個人名義把拾到的錢捐了某貧困地區。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門來要錢。失主一臉的委屈,拾者連聲喊冤。一個問:“感謝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錢你怎能隨便捐獻?”一個說:“我沒貪你一分錢,憑啥叫我還錢?”
宋女士認為,王某承認撿到了她的錢,就應把錢還給她。誰把錢捐出去的,誰就應負責把錢追回來。王某卻說,他拾到錢后曾經到處尋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錢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錢捐給貧困地區了。在這件事上,他沒有任何過錯。
成都市慈善總會有關人士表示,這種情況他們沒有遇到過,但一旦以個人名義填寫了認捐書,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說,這筆錢王某是要不回來了。
四川華楚律師事務所黃超律師說,王某沒有權利支配拾來的錢款,也沒有權利擅自捐贈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義將錢捐出,屬于越權支配,在失主追討這筆錢時,理應承擔返還義務。受贈部門因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錢的來源與他們無關,他們不負返還義務。
議一議:
①你認為王某的話又沒有道理?
②拾來的錢能捐獻嗎?
小結:這個案例涉及到個人財產的所有權問題
2、板書: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二、講授新課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⑴ 財產屬于誰
今天,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大幅度增加,我們家中的財產日益豐富。手機、電腦、數碼攝像機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家中的“新三件”。
(學生展示社會財富調查結果。)
說一說:
①你家中近來新增加了哪些財產?
②這些財產給家庭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
③談談社會上還有哪些財產,它們屬于誰?
板書:社會財富的歸屬
分析判斷:(教師補充展示一些常見的社會財富,讓學生判斷其歸屬)
①路邊的電話亭 ②學校內的運動設施 ③ 學校電教室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