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七年級美術教案第2課 身邊的物品
(第二課時)
1、課前準備
學生生活或學習中較熟悉的物品,如書包、課本、文具用品、體育用品,也可請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物品。
2教學策略
引導階段:
多媒體出示各種物品,讓學生選擇出幾組最適合擺在一起的物品,并說出理由。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一一靜物畫的構圖、靜物的選擇與搭配。
體驗階段:
(1)請每組學生根據自己所帶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組合擺放。
(2)根據每組擺放的情況,請學生代表先作點評,教師再作分析總結,如何根據主題選物,如何擺放,如何構圖等。然后再由小組共同作適當調整。
(3)每組學生根據調整好的靜物組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己喜歡的角度進行表現。表現工具不限,表現形式主要以線造型為主,可適當添加一些明暗。
總結歸納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點是如何采用不同構圖、不同觀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現物體的,作品反映了怎樣的個性。
3、活動要求
(1)每班分組時,可分成4~6人一個小維,擺放的物品不宜太復雜,否則會降低學生表現的欲望和積極性。
(2)學生根據自我的能力大小,有選擇性地表現對象。
三、學習評價建議
(1)學生能否通過欣賞和思考,表達出自己對靜物作品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2)學生能否借助線來表現自己對身邊物品的觀察和理解。
(3)學生能否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構圖等關系。
(4)學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靜物組合的擺放。
四、教學資料庫
寫生,是指直接對照實物、實景進行客觀描繪的一種表現形式。素描寫生,是用單色工具在“二維”的平面畫紙上,摹寫客觀物體“三維”空間的繪畫方法。寫生表現的三大要素是:形體、色彩、空間。
靜物的種類很多,初學者在剛開始靜物寫生時,要選擇比較簡單的物體作為訓練對象。一般說來,形狀單純、表面平整、色彩單一、近似幾何體的物體較為簡單,例如茶杯、紙盒、雞蛋之類。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可以添加比較復雜的物體,例如玻璃器皿、竹編器、毛皮等、還可以將石膏幾何體與靜物布置在一起,使兩者產生強烈對比,以增強畫者對人造物與自然物的不同感受。一組靜物一般需要3~6個物體。在挑選物體時大家要注意選擇形狀、色彩、材質不同的物種。但在同一組物體選擇上盡量保持物品用途的一致性,例如以書包、書本、鉛筆盒組成的有學習內容的組合物體作為寫生的對象。
【舞蹈紋彩陶盆】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高14厘米,口徑29厘米。腹部最大直徑28厘米,底徑10厘米。1972年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它上面的彩繪內容,是直接地表現了原始人愉快而歡樂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側面。此盆由泥質紅陶制成,器形較大。盆的唇部及內外壁均有彩繪,盆外和唇部裝飾簡單。畫的是平行帶、勾葉圓點紋和弧線三角紋一類的幾何紋樣。腹內壁上部彩繪是主體紋飾,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場面所構成,舞蹈紋圖案每組5人,手拉手,面向一致,頭側各有辮發,擺向劃一,環繞盆沿形成圓圈,列隊而舞,這是一支歡樂的舞蹈隊伍。此彩陶盆的出土,使我們形象地看到原始舞蹈的情景,為探索我國氏族公社時期的原始舞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彌足珍貴?v觀舞蹈紋盆的整體畫面,線條簡練、流暢,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畫面中人物占有突出的地位,且神態逼真,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