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1
2.新政有哪些內容?
答案提示:略。(參見前述有關內容)
[材料閱讀與思考]
從這段演說詞中,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第一,美國社會當時存在的—系列社會問題:(1)美國的社會矛盾再一次尖銳,民主政治再一次受到考驗。(2)數千萬美國公民生活在困苦之中,家庭災難籠罩著他們。(3)數百萬人得不到教育、娛樂,以及改善他們及其子女利益的機會。(4)失業嚴重、購買力低下。(5)廣大人民營養不良等。
第二,看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優秀的政治品質:(1)敏銳的觀察力。(2)高超的演講藝術。(3)敢于直面社會問題。(4)主張實行社會救濟等。
第三,看到了“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四)教學評價建議
[評價目標]
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的積極性、思維的激活程度、學習潛能的發揮等相關情況。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上,要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師生互動和同學之間互動及協作。
[評價方法] 觀察法、設問法、互評法、測驗法等。
[評價過程]
設計觀察表格來記錄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度的變化、學習思維的激活、學習能力的發揮等方面的情況。
通過科學設問(應特別注意分層次)和學習討論,檢測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如探究問題、語言表達、人際交流、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評價他人他事的方式方法等,進行觀察,及時提取有效信息記入表格,作為整體評價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有效依據之一。
可設計適當的練習題,如試評羅斯福、試評羅斯福新政,或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課文中的思考題等,以檢查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情況。
[評價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些便于學生參與、能引起學生共鳴(特別是能激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參與)的問題,充分注意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方法很多,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還可采取其他有針對性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五)歷史問題注釋
[“新政”(new deal)]
1932年6月底,羅斯福在接受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的演說中提出這一說法。有人認為這是把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公道政治”(square deal)和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的“新自由”(new freedom)這兩個口號巧妙地結合起來。也有人認為是借用了當年社會學家斯圖爾特•蔡斯出版的新著《新政》之名。
[羅斯福總統的首次就職演說(1933年3月4日)(節錄)]
值此我就職之際,同胞們肯定期望我以我國當前情勢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斷來發表演說。現在確實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談一談真情實況,全部的真實情況。我們沒有必要去躲閃,不去老老實實地面對我國今天的情況。我們的國家過去經得起考驗,今后還會經得起考驗,復興起來,繁榮下去。因此,首先請允許我表明自己的堅定信念,即我們惟一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一種無名的、缺乏理性的、沒有根據的恐懼,它會把由退卻轉變為前進所需要的種種努力毀掉。在我們國家生活中每一個黑暗的時刻,直言不諱、堅強有力的領導都曾經得到人民的諒解和支持,從而保證了勝利。我堅信,在當前的危機時期,你們也會再一次對領導表示支持。
……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給人民工作。我們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擔起來,這項任務并不是不能解決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戰時緊急狀況那樣,同時通過雇用這些人員來完成急需的工程,從而促進和改組我們自然資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