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新的途徑
學生:這說明在文化創新時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教師:對,傳統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實現文化創新的前提;離開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民族文化的創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就應該尊重傳統文化。教師:當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果不根據新的社會實踐,不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賦予時代氣息和時代特色,傳統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這要求在文化創新時還要注意什么呢?學生:體現時代精神。大屏幕顯示:●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教師:《梁祝》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蛻變, 那么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假如你是文藝工作者,你打算怎樣讓《梁祝》再來個漂亮的轉身?學生討論回答:電影、電視、動謾、雜技芭蕾舞……教師:同學們的想法跟大導演如出一轍,其實在XX年的時候,中國臺灣導演蔡明欽曾把這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以新興動畫的技術演繹出來。多媒體展示:圖片略。該動畫以東方古老傳說中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配以新興動畫技術,重新詮釋這出動人的愛情故事。導演蔡明欽說,《梁祝》這次不走戲說的路線,將完全遵從故事本身,結尾仍然是一個悲劇。 不過配合現今的開放社會,每個角色人物也更活潑俏皮,戲中也加入許多西化的活動,例如讓梁祝在學校堆雪人,增添許多節慶氣氛,充滿嶄新的創意,受到國內外朋友的喜歡。教師: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文化創新過程中不僅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多媒體展示:(二)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重要途徑: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多媒體展示:中法文化年的圖片略教師:通過欣賞圖片,大家看中法文化有沒有差異?學生:有差異教師:對,作為一個民族的重要標識,中法文化是有很大差異的。中國向法國公眾展示了古老中國的風采神韻和現代中國的勃勃生機;法國向中國公眾展示了其浪漫、創新、以人為本的特色。那么中法文化的差異有沒有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呢?學生:沒有教師:在這個沖突頻繁的世界,文化年高揚和平的旗幟;在這個仍然存在歧視的世界,文化年高揚平等的旗幟。中法文化年的成功舉辦,也體現了中法兩國能以博大胸襟、海納百川的氣魄博采眾長,汲取世界文化的長處。但是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也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多媒體展示: 近一兩年來,由韓國流行音樂、偶像劇、服飾打扮所聚集起來的韓國文化風潮席卷了我國絕大部分的都市時尚人群。新的社會現象催生了新的詞語,“韓流”一詞應運而生,在廣大年輕人中也出現了一種觀點:中國不如韓國,我們要全面學習韓國的文化.一些老年人看到青少年行為的不盡人意,便驚駭“狼來了”,悲嘆“世風日下”,感慨“人將不人”或“國將不國”,強烈呼吁要抵制韓國的文化,全面繼承我們傳統文化. 你怎樣看待上述觀點?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韓國文化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年輕人認為“中國不如韓國,我們要全面學習韓國的文化”是屬于“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老年人強烈呼吁“要抵制韓國的文化,全面繼承我們傳統文化”是屬于“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對于韓國文化我們要辨證地來看,要吸收他們的長處,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同時還要去除韓國文化中的糟粕…… 三:文化創新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