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文化創新教案
文化創新離不開繼承傳統文化。但是,如果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那么,也就談不上文化創新。那種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即“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做法,也是不利于文化創新的。關于“守舊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第十課中還會涉及到。
在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現文化創新,就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大膽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
(二) 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
探究活動一介紹了中國世紀大采風活動。古代稱民歌為風,因此稱搜集民間歌謠為采風,現在泛指搜集民間一切民俗、藝術等材料。這次活動突出的是實現小康、環保旅游、城鎮建設的主題,以中小城市、鄉鎮和西部開發建設為重點。采風的目的是為了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要引導學生明白采風從民間得來的活生生的藝術形式和材料是進行文化創新的源泉,可以為文化創作提供新的素材、新的藝術形式、新的靈感等。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采風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它是文化創新的動力與源泉。
探究活動二旨在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社會實踐對文化作品有不同的影響,認識實踐是文化創作源泉的道理。
探究活動三介紹了柳公權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書體——柳體,豐富了中國書法藝術,為書法藝術增添了新的氣息和活力。引導學生舉出其他發展、繁榮文化的例子,例如,齊白石對國畫技法的發展等,從而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
75
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探究活動四旨在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體會實踐是文化創造和發展源泉的道理。
探究活動五結合雕塑藝術、我國文學藝術的發展過程,引導學生體會文化創新是一個立足于實踐基礎上的“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過程。
探究活動六結合“孝”這一中國傳統道德內涵的變化,幫助學生體會文化創新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這一道理。
探究活動七旨在引導學生感悟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融合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
探究活動八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實現中華文化創新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綜合創新。
探究活動九引導學生辨析三種不同的觀點,形成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 本課重點、難點分析
1.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首先,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動力。新的文化形態的誕生、舊的文化形態的消亡、先進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
其次,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又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