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走進文化生活教案
網絡文化:是指通電子計算機網絡傳播的各種人類符號表意系統。網絡文化具有兩重意思或兩種形態:第一種是在因特網傳播中生成的文化。這是在因特網的媒介技術傳輸和人際雙向交流中形成的符號表意系統及其成果。這種形態最能體現網絡文化自身不同于其他媒介文化的特點,屬于網絡文化的核心部分。第二種則是指借助因特網的媒介技術傳輸的文化,即在因特網上傳輸的現成文化。把制作好的現成新聞、教育、學術、商業、藝術等節目向網絡上傳送,使人們通過網絡共享。網絡文化具有以下特性。第一,虛擬化特性。即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交往空間,人們可以虛擬的身份參與網絡文化;第二,交互性。即人們在網絡中可以進行即時交流,信息交流和意見反饋比較及時快捷方便。第三,符號性。在網絡文化中,一切都是通過符號來表意的,即便是每個上網的人,其身份和意義也是借助于網絡傳輸的符號系統來確定的。網絡文化的出現,對于促進經濟發展、信息交流和人們之間的交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網絡文化中也存在著大量的不良信息,如各種有意無意的網上謾罵、人身攻擊,個人隱私、電腦病毒等廣泛傳播,對社會具有潛在或現實威脅的反動、邪教、色情、暴力、恐怖信息等不同程度的泛濫等,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產生消極的影響。
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所謂落后文化,就是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如人們常見的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所謂腐朽文化,指的是腐蝕人們的
165
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文化,如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共同點是,二者都是頹廢的文化形式,都與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相背離。二者的區別在于:落后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辨識它們時,將它們歸類為認識問題;而對腐朽文化的辨識則側重于它的社會功能,即它的禍國殃民的社會危害性。對于落后文化,人們可以通過提高思想認識和移風易俗,來加以改造和剔除;而對于腐朽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弘揚主旋律:就要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弘揚主旋律,要滿懷熱情地宣傳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的新成就、新創造、新經驗,讓群眾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他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弘揚主旋律,要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先進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弘揚主旋律,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不斷實現文藝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努力創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藝術性統一的作品,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我們偉大時代和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自1991年起每年進行一次,評選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軍總政治部等單位組織生產、推薦申報的精神產品中五個方面的精品佳作。這五個方面是:一部好的戲劇作品,一部好的電視劇(影片)作品,一部好的圖書(限社會科學方面),一部好的理論文章(限社會科學方面)。并對組織這些精神產品生產成績突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和部隊有關部門,授予組織工作獎。對獲獎單位與入選作品,頒發獲獎證書與獎金。從1995年度起,將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廣播劇列入評選范圍,“五個一工程”的名稱不變!拔鍌一工程”實施以來,對各地、各單位精神文明產品生產的發展與提高,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體現了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把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