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走進文化生活教案
據了解,這樣的網絡語言,在年輕人中間已經相當流行。很多學生認為,與傳統的語言比較起來,網絡語言言簡意賅,很多時候一個單詞或者一個符號就能說明白許多事情,既好玩又充滿個性。比如暢銷的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豬八戒日記》《此間的少年》里便充滿了諸如“美眉”、“青蛙”這樣的網絡語言,讀起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倘若將這些詞語轉換成正統的表達方式,恐怕可讀性就要差很多。在一些學生看來,既然使用網絡語言的小說已經被印制成書,并在市面上公開銷售,那么網絡語言顯然已被社會所認可。而且用這些時髦的網絡語言感覺挺好,如果不會用,反而會被同學和朋友嘲笑為落伍。現在,很多中小學生都喜歡用網絡語言寫日記、周記。他們認為,這樣寫成的日記、周記即使被父母看到了,父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既保護了隱私,又少去了很多麻煩。
對當前網絡語言的流行,老師和家長卻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
有專家就認為,網絡語言對漢語是一種污染,是小群體為了團體交流方便,根據自己的愛好編造出來的。雖然網絡語言沖擊力不大,目前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但這是一個不健康的苗頭。也有中學教師提出,受網絡語言的影響,學生在作文里會冷不丁地冒出一些網絡詞語,一些年紀大的老師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對此若不加以引導,學生極有可能養成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習慣。因此學校不贊成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一旦發現,老師會給學生講清利害關系,從正面加以引導。而且學生在面臨考試、升學壓力的現實條件下,使用網絡語言,會直接影響考試分數。許多學生家長則提出,網絡語言的泛濫會對孩子養成良好語言規范產生不利的負面影響,有時候孩子說話會不自覺地蹦出一個
179
令人聽不懂的詞,也造成了父母與孩子交流的困難。也有一些家長提出,孩子和同學平時說話時使用網絡語言,他們一般不會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這些語言用到作文中,他們就很難接受了。 .
但對于網絡語言的流行而言,所面對的并不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一些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對網絡語言持較為寬容的態度。如有的專家認為,雖然網絡語言中夾雜了過多的英語和網絡術語,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語言邏輯規則,但它簡便高效,適應了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方式。而且,語言需要社會的檢驗,網絡語言只有經過檢驗才能普遍流行,因此對網絡語言應抱寬容態度,不應該排斥。另外,語言是活的,一直處于變化發展之中,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文化的一種反映,它也從某種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語言文字。
5.多元化并非庸俗化——校園文化中的“口袋書現象”
所謂“口袋書”是指一種六十四開本或小三十六開本的新型袖珍類出版物,因其體積小、便于放入口袋中隨身攜帶,所以俗稱為“口袋書”,這種書一般分為合法和非法兩種。非法的“口袋書”有純文字型的,也有學生喜愛的漫畫形式,大多是由不法書商假冒或偽造出版社名義出版,其特點是印制粗劣,一個系列往往包含幾十種甚至上百種,里面充斥著各種色情、暴力、恐怖等低級趣味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