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五課《文化創新》
例如:南京的老吆喝、原始人在勞動過程中,由于筋力的張弛和工具運用的配合,自然地發出勞動的呼聲。這種呼聲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間歇,在一定時間內,或者重復而有變化,或者變化而有規律,這樣就產生了節奏。這種簡單的節奏就是音樂、舞蹈的節拍和詩歌韻律的起源。從現實生活來看,水手搖櫓和拉纖,建筑工人打夯,碼頭工人搬運,都可以聽到集體的、個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聲,音調和諧而有節奏。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1)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
例如:反映新時代實踐內容的影片(反貪、反黑、愛國等);舊中國社會實踐是閉塞的自然經濟,其文化需要層次也低,所以文化發展也是比較閉塞如:唱戲(都是地方戲種);今天的社會生活是開發的,所以文化必須開發、多元化發展。如音樂的多元化與滲透。
(2)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例如:傳統的戲曲反映的都是哀婉的愛情、悲壯的沙場等,今天人們的實踐多樣,文化資源豐富如網絡文化、惡搞、改革開放、反黑、反貪、校園文化等。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義
學生活動:閱讀p-1/49—50,歸納教材中怎樣論述了文化創新的巨大作用和意義?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1)關系: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結合前面p48,注意雙重性)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同時文化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例如:源于;源泉;引導、制約;網絡文化中的語言進入了學生作文。“湖北武漢的一位中學生寫了一篇作文,連老師看了都是一頭霧水。 “周末,讀大學的gg(哥哥)回來,給我帶了很多好東東,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飯(喜歡)的。那醬紫(這樣子)偶(我)就答應gg陪他去逛街吃 kpm(肯德基、皮薩餅、麥當勞)……”“昨晚,偶gg帶著他滴gf到偶家來7飯,那個mm在吃飯時一直向偶媽媽pmp,那樣子真是好bt,實在是讓偶粉寒,偶粉8稀飯她的說……”
(2)how:文化創新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更好地為社會實踐服務。
例如:網絡文化中的糟粕,有些語言可能是好的,但是有些則是不適合社會實踐的。
傳統相聲的動漫化就比較好,《輕松十分》《快樂驛站》動漫專題。《輕松十分》將相聲和小品動漫化,聲音仍是經典作品的那個聲音,人物卻不是原來的那個人物,而是創作者筆下的動漫人物,畫得很逼真,很夸張,并把演員充滿幽默感的語言動作化、畫面化。在原創作品并不豐富的前提下,通過開拓藝術表現的空間,用動漫藝術來包裝經典相聲和小品,不僅有利于動漫創作的民族化、本土化;而且對青少年來說,通過喜聞樂見的動漫這種藝術形式,從而親近我們的民族藝術,這樣的藝術創新是值得肯定的。
(3)地位: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例如:鄧小平理論、三個有利于到“三個代表”思想;博彩文化能否推動社會的發展,可能形成的是一種社會功利心理;超級女生等“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