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五課《文化創新》
(三)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1.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what: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1)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
(3)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
可見: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例如:中國的教育正在吸收西方的教育精髓(素質、過程)
2.怎樣進行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1)需要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
例如:鼓勵文化的交流如中法、中俄文化的交流;西方的泡(酒、奶)吧文化
(2)要正確處理好文化差異和文化競爭與文化合作的關系
例如:求同存異地發展文化交流,尊重差異如飲食文化的差異、交往中的禮儀文化差異(握手、擁抱、鞠躬等);競爭與合作是一對矛盾,合作中競爭如芭蕾舞《紅色娘子軍》+迪斯尼動畫片《花木蘭》。
(3)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我們要躋身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必須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例如:中國的教育發展不能“全盤西化”完全的寬進嚴出的入學和素質教育,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擴展太快帶來的就業壓力、黑戶大學生就多。
(四)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1.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克服“守舊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批判繼承與超越創新(繼承與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守舊主義”──拒絕接受新文化
“歷史虛無主義”──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
學生活動:舉例說明這兩種錯誤傾向的危害
例如:
2.把握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克服“封閉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封閉主義”──拒絕外來文化
“民族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甚至民族的存在
學生活動:舉例說明這兩種錯誤傾向的危害
例如:
3.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
how:
──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綜合探究:建立“學習型社會”
(一)建立“學習型社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why:
1.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起著特殊的作用(p46)
2.人類知識的總量激增,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要求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3.建立學習型社會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和結果,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二)“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
what:
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橫向+縱向、社會+個人)
(三)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how:
1.社會: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2.個人: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