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我們就從遠古平仄而來,從春天平仄到了秋天。秋菊于月下暗香浮動。我們淚眼盈盈,托著月盤走進中秋。皓月當空,秋魂朗朗而語:重陽,重陽,九九重陽。
我們的手便倏然下垂。我們托著月餅的手便倏然下垂。瘦月被天語之聲震落懷中。瘦月啊瘦月,我們懷揣的月魂,心空懸著一半,手里托著一半,我們只吃了一半,留下一半給海峽彼岸的人。我們寧瘦其肉,不瘦其骨。還有我們的思想也不能瘦,良知也不能瘦,山水也不能瘦,音樂也不能瘦……叩問蒼天,蒼天不語,瘦月亦不語。秋風頓起,笙簫遂咽,我們的言語于白露為霜中片片蒼白,托著瘦月,于是我們一步一步朝秋的縱深走去,記憶沉甸甸起來。
盈月虧了,秋風勁了。我們只好重返民間了,舍邊籬笆,樓邊歌謠。竹枝詞蘸著月光輕吟,晚秋的蟋蟀在海峽兩岸跳來跳去。我們仰望空濛,把盞菊酒醉飲天地。菊花詞遂隨秋風飄零,句句哀怨如思婦的月語。
秋蟬啞了,冬風就來了。我們站在冬日的枝頭,長發披肩,對月當歌,隨風卷入梅徑。梅風起處,瑞雪匝地,山川裹素,骨朵生香。我們蘸著梅香,于是開始繪畫:梅的骨朵,月的精魂。
朔月再轉,新月就現了,我們又不知不覺來到了春天。想像中的春天。月芽兒做醒了一個長長的夢。
春江次第解凍,我們又準備與新月的下一輪預約。
1.文章開頭與結尾反復出現“朔月再轉,新月就現了”,這句話的含意是什么?反復出現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答:
答案 “朔月再轉,新月就現了”表達了對圓月(或月,或望月)的渴望,在結尾處再次出現還表現了時間
的推移。這句話反復出現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渴望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一年又一年,雖然還未實現,但我們
堅信那一天終會到來。
2.仔細閱讀第六、七、八自然段,簡要分析作者借月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
答案 作者借月抒發了因海峽兩岸分離而帶來的痛苦和對兩岸統一的堅定信念。“又一聲蟬吟,花更瘦了,葉
更瘦了”,到了秋天,我們渴望團圓,但我們不能團圓,“我們淚眼盈盈,托著月盤走進中秋”。但我們仍然渴
望團圓,“托著瘦月,于是我們一步一步朝秋的縱深走去”,期待著下一個月圓之夜的到來。
3.作者在行文過程中精心煉字,請對文章中的“瘦月”這一意象進行簡要賞析。
答:
答案 “瘦月”形象地描寫了月圓之后,一天比一天虧缺的情形;同時一個“瘦”字寄寓了作者因思念海峽彼
岸的親人而痛苦的心情。
4.作者除了寫秋月外,還寫了秋風、秋雨、秋花、秋葉、秋菊、秋蟋蟀、秋蟬等意象,構成了一幅秋景圖。這
幅秋景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 這幅秋景圖渲染了一種惆悵的氣氛,烘托出作者的思念之苦,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出了作者對中國臺灣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