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墓地的狀況是巧妙地告訴讀者,魯迅先生雖然去世了,但他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4.聯系全文,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印象。
答:
答案 一個樸實、堅韌、勤奮、崇高的思想家的形象,一個令人無限景仰和永世不忘的偉大戰士的形象。
5.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
(1)簡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
(2)簡析本文的主要表現手法
(3)簡析本文的結構特征
答:
答案 (1)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畫魯迅先生的形象。文章從不同方面描寫了對魯迅先生的懷念,可以概括為三
點:a.與許廣平談話;b.寫墓上荒草;c.“我”在異地懷念先生。②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選取有代表性的事物
來烘托表現人物。文中多次出現“萬年青”的形象,“萬年青”堅韌頑強、不畏嚴寒、四季常青的特點象征了魯
迅先生堅貞不屈、永不休戰、生命常青的崇高形象。③綜合運用細節描寫和襯托等手法表現人物。如第三段中
魯迅先生吸煙的細節描寫以及“黃昏”“冬天”渲染了一種陰暗的氣氛。文章既選取典型細節從正面描寫,又
抓住“萬年青”的特征從側面象征襯托,兩方面有機結合,共同表現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平淡中蘊含著深情。
寫花瓶,只有那么幾句,就寄托了無盡的哀思。寫許先生在魯迅照像前談著先生,“但那感覺,卻像談著古人那
么悠遠了”,筆法老到,把巨大的悲痛化為輕描淡寫的文字,讓讀者的心為之一沉。
(2)本文主要運用了襯托、象征的表現手法。a.運用細節描寫來襯托人物形象。如:文中第三段通過描寫冬天黃昏時魯迅先生吸煙的細節,渲染了一種陰暗的氣氛,贊美了先生永不熄滅的勞動熱情和“火紅”鮮艷的偉大生命。b.運用象征來襯托人物形象。文中的“萬年青”象征了魯迅先生堅貞不屈、永不休戰的精神,人樹相映,形象生動,意境深遠。
(3)本文是一篇角度獨特、感染力強的記人回憶散文。①本文以作者的回憶為角度切入,選取日常生活細節,通過反復出現的“萬年青”,共同折射魯迅先生“于平凡中見偉大”的人格光彩。②對比烘托的結構。文章通過對比魯迅先生生前和死后作者造訪先生家的兩幕場景,一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哀痛之情,得到了烘托。這種結構也對文中濃郁而又隱忍的緬懷逝者的復雜意緒的表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十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蔞蒿•枸杞•薺菜•馬齒莧
汪曾祺
蔞蒿是生于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做“蔞蒿薹子”,加肉炒食極清香。蔞蒿的蔞字,我小時候不知怎么寫,后來偶然看了一本什么書,才知道這個字音“呂”。但我查了幾本字典,“蔞”都音“樓”,我有點恍惚了。“樓”“呂”一聲之轉。許多從“婁”的字都讀“呂”,如“屢”“縷”“褸”……這本來無所謂,讀“樓”讀“呂”,關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說蔞蒿是蒿之一種,即白蒿,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了。我小說里寫的蔞蒿和蒿其實不相干。讀蘇東坡《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此蔞蒿生于水邊,與蘆芽為伴,分明是我的家鄉人所吃的蔞蒿,非白蒿。或者“即白蒿”的蔞蒿別是一種,未可知矣。深望懂詩、懂植物學,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