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2)作者為什么說“我們已經習慣于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解釋”?
答:
答案 (1)日記記載了自我靈魂的軌跡,是對自我生命行為的真情詮釋。(意思對即可)
(2)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于為自己的任何行為找出一個理由,說出一個“為什么”。(意思對即可)
3.文章在第十段說明“愛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沒有注解的”觀點時,為什么以一位從意大利米蘭來中國留學的小姐的婚嫁為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答案 (1)這一外國事例與上文述說的中國的生活現象相呼應,共同構成“古今中外”的“立體述說式”,具
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闡釋“還有愛情……也沒有注解的”,這樣寫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從全文看,本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你同意這種生活態度嗎?為什么?
答:
答案 作者的生活態度是: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重要的是心靈的相通,意會是比言傳更高一層的意境;生命不需注釋。
(1)同意。不需注釋的生命倡導的是生命和的藝術的更高境界,這是在藝術精神層面上的深思:言有盡而意無窮,以有限去表達無限,永遠也不可能“言盡意”。其實,生活和藝術都需要更多的可意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