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答案 修改后的句子表達要好些,因為“小孩”和“老人”相對,“小伙”和“姑娘”相對,表達流暢自然,
讀起來也朗朗上口。而原句則顯得有點亂。
3.文章結尾部分寫到“和父母吃飯”“和阿壯互敬煙”兩事,這其中包含了怎樣的感情?有何作用?
答:
答案 “我”回到家鄉就是為了追尋那久違的年味,但和父母沒有太多話說,和幼時的好友也產生隔閡,這使
“我”很失望。這些正引起結尾所發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的感嘆,呼應開頭,使整個文章立意
升華。
4.請你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簡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
答案 最后一段呼應文章的開頭,以如今這種“只好呆在家里”與開頭“年味越來越淡”相呼應,緊扣文章的
題目“年味”。從內容上來看,更是深切地表達一種失落之情,原本就已感到年味越來越淡才去尋找年味的,
結果卻更加失望,這使本文“年味”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二十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面 子
孫智慧
可憐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學質量好,發了財的張生就打算把兒子送到城里讀書。不久前,他的一個叔伯姐姐捎信來,說城里有套住房空著,讓他先給看著,出租費好商量。張生高興壞了,正打瞌睡呢,扔過來一個枕頭。更何況,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這個姐姐,現在這個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頭上了,總算把丟的面子拾回來了。
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華地帶,二樓,100多平方米。張生搬進來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送兒子上下學。
時間一長,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環境后,卻生出一種自卑感。原來這是一個“干部樓”,住的都是干部,官銜倒是都不大,凈是一些廠里的科長、局里的主任之類,和他這個平民百姓一比,把他從他姐姐那兒拾起來的面子重又給弄得蕩然無存,這明顯是低人一等嘛。張生看到別人的笑臉就感到了尷尬,感到了無比的羞愧。
這天,他接兒子放學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動了,胡同口圍滿了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張生馱著兒子擠進里邊看熱鬧,仔細一聽,明白了。他樓上的一個鄰居正和兩名警察爭論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駕駛證,那位鄰居死活不讓看,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辦理。眼下,市里正在創“三優”,對交通秩序檢查得緊。圍觀的人越聚越多,那鄰居更抹不開面子了,和兩名警察吵得臉紅脖子粗。這時,張生的兒子跟張生要手機,說我給我同學打個電話。他兒子“滴滴”按了一通,喂,楊志的爸爸嗎?我找楊志。啊,楊志,沒走遠,好啊,我這兒出了點麻煩,能不能讓你爸爸過來一趟。沒多大工夫,一輛小面包車駛來,車身上寫著“公安”倆字。從車上下來那個叫楊志的同學,來到張生的兒子面前,畢恭畢敬地問:班長,啥事?張生的兒子指了指那鄰居,說我叔叔遇上了麻煩,想讓你爸爸幫幫忙。那小子的爸爸徑直走到那兩名警察面前,低聲耳語幾句,兩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張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會來這一套了,不過,也給我長了面子。兒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學的爸爸是個大隊長,我們班找他辦事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