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原則)的現象”進行辛辣的諷刺。
4.文章最后寫“張生的臉一下子紅了,繼而有些怏怏不樂”,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張生在老師直接給兒子的同學的父親打電話的情況下,又一次感到失去了面子,作者以此給像張生這樣
一生就為所謂的面子而活的人以辛辣的諷刺:死要面子,最終還是會失去面子。從而突出了主旨。
二十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永遠的母親
北方的季節,說變就變。好像時令就是命令,萬物都違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堅硬的土地也得按時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樹葉也得屈尊枯萎。這是老天定下的時刻表,即使在這個彈丸小鎮上。它仍然被一絲不茍地執行著。
振青嫂緊了緊身上的舊毛衣,使勁搓搓手,重新操起掃帚,一下下地掃過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顯得干硬,掃帚劃過,響起刺耳的“咝啦”聲,振青嫂的手也一陣陣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掃帚握得更緊,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實,這把掃帚也的確是她的命,就像她身上這件脫了線退了顏色的舊毛衣是她惟一的外套一樣。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七年。而七年前,她還是一個面龐紅潤的少婦,一個溫婉樸實的母親。只是后來,與她同來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丟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惟一尊貴的身份——母親。她的親親的兒子豆豆,那時才只有五歲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這兒!”每次回想這句話,振青嫂都覺得自己是一個無比堅強的女人,就像掃帚下枯黃的葉片,干癟苦澀但筋骨嶙峋。
現在,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擾了她的回憶。小男孩有五歲左右,這讓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頭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較:臉盤有點像,都是圓圓的,個頭、胖瘦也差不多。不過,豆豆是雙眼皮,比眼前這一個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邊一個小虎牙,沒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這樣想過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覺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離開她已經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將目光投向那個小男孩,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實,幾年來,她已經習慣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顯然被這個陌生人嚇著了,小嘴一撇,就跑開了。振青嫂嘆口氣,這種情景她也早就習慣了,豈止孩子如此,這里的大人,哪一個不是經常對她指指點點,有時還甩下一句“神經有問題”,好像丟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當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讀過魯迅的話,她也許會知道,我們中國人是善于淡化悲劇的,尤其是淡化別人的悲劇。
小男孩穿著鮮紅的羽絨服,像一團小火球在馬路牙子附近滾來滾去。振青嫂很想掉過頭專心掃地,可那個可愛的身影像釘在了腦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緊了緊毛衣,想到自己初為人母時的興奮和緊張,焦慮和不安,這讓她心里有些酸澀。僅僅是酸澀而已,也許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體會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覺了。
也許這個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發一場災難,當一輛重型卡車向小男孩駛去時,振青嫂頭發倏地豎了起來,渾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樣。而這個胖寶寶顯然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記掃帚掃到三米開外,直到那個讓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車輪下。他才看著地上那一灘暗紅的血,“哇”地哭了出來,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剛才摔倒時傷了自己的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