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②日光能聚集。過著正常生活的人們,他們的目光應該是分散的。像物體上漫反自然光一樣,人們的視線頁應當是散漫的。若是生活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有序地聚焦于一點,那準是出事了。一個健康的、有理性的社會,人們的目光應該分散在各自所關心的事業領域中,散落在各種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各自的親愛者身上,這才是正常安定的生活。
③目光有投射。物本無影,影乃光之所為!昂蒙饺f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就是這個道理。當所有人的目光都從同一個方向(如正面)投向某個人時,這個人必定成為一個迎合某種潮流的“耀眼人物”。但是他的身后也必定留下一片陰影——視覺上的盲區。若大家的目光能夠分散開,把他當作我們中的一員,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到他的不同側面,使他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允許有目光,他也就消除了這種陰影,成為一個生活在自然光下的凡人。藝術家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引導眾人的目光集中在他最想表現的地方。為此,羅丹敲掉了巴爾扎克塑像那雙極為優美的手。
④目光有光壓。早在19xx年尼柯爾斯就已用實驗證明了光有壓力。同樣,目光也有壓力。一個人苦總是處在眾目睽睽的目光壓力之下生活得必定很不自在。倘若再是個名人,又無法避開四面八方強大的目光壓力,他就很難以一種輕松平和的心境去思考,去創造,去過那種不必設防、自主自在舒心日子。當然,若是完全沒有目光投向你,或是目光一瞥到你就立即躲開也不是好事。
⑤日光有顏色。正如只有自然光(白光)才能反映出物體的真實面貌一樣,用任何有色目光去觀察都會偏離真實的客觀世界,故—個人要盡可能使自己的目光接近“白光”。實際上,每個人的目光都帶有自己特定的顏色,這不足為怪,也許這正是他的風格所在。但是所有的目光之總合,必定會是接近白色的自然光。為此,要相信大眾眼光的準確性。因為白光本身就是由七種顏色的光合成的,而且要的就是這種大家都具有自己不同色彩的目光,缺了哪種顏色,合成出來的都不是自然光。有意排斥某種顏色的光,其結果也必然會使自己偏離了自然光的品位。
⑥目光有衍射。若從極小的狹縫中看人,你只會看到伴有豎直條紋的失真人像。物理學家把這稱為“衍射現象”。老百姓則說得更加率直利落:“別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⑦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目光,它太超前了,以至于超出了同時代人目光的可見范圍,如同紫外光與紅外線一樣不為常人所見。這種獨具慧眼的目光往往為當代人所不相容,它們中大多數都悲慘地熄滅了。但歷史和科學史證明它們是正確的,對后代人是寶貴的,是值得驕傲的超常智慧極品。
1.第③段中的“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所說明的道理是 。(2分)
答案:物本無影,影乃光之所為。
2.作者在文中以“羅丹敲掉了巴爾扎克塑像那雙極為優美的手”為例意在說明(3分)
a.羅丹把巴爾扎克塑像最有價值的東西毀了
b.要多角度、全方位第觀察人物的不同側面
c.羅丹對巴爾扎克塑像的殘缺美有偏愛
d.目光應散落在多種興趣及親愛者身上
答案:b
3.根據文意,概述第段“目光有光壓”的內容要點。(2分)
參考答案:(1)要有一定的壓力。(2)壓力不能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