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教案全集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這些主觀因素包括許多方面,如業已形成的觀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利益出發點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注意:“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區別
(1)“主觀能動性”是指“想”和“做”。想是認識世界的能力與活動,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爸饔^能動性”既包括“意識能動性”,也包括實踐活動,而且這兩項內容密不可分。
(2)“意識能動性”是指意識能動地通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世界?梢,第一,意識能動性不等于主觀能動性,它僅限于“想”,不包括“做”屬于意識范疇;而主觀能動性除了“想”,還包括“做”,包括實踐。意識能動性雖然體現在“做”即實踐中,但實踐不等于意識的能動性。第二,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識能動性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來。
(3)“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識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它既不能等于意識的能動性,更不等于主觀能動性。上述分析表明:“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屬于“意識的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屬于“主觀能動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