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教案全集
教 案課題
1.2意識的概念
目的
意識的概念
重點
難點
關鍵
意識的本質
意識反映的能動性
概念的實質
教具
題篇等
書寫時間
10月16日
考綱要求知識點
1、意識的起源。 2、意識的本質。
3、意識反映的能動性及其表現、原因。
1、意識的概念
(1)從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物質世界:自然界和社會。自然界中的古猿進化為人;勞動使古猿變成人,勞動是社會性的,所以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2)從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第一,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要求,必須是人的腦,其他動物沒有意識;人腦必須正常,植物人沒有意識。
第二,客觀存在/客觀事物:是意識的內容、來源、根源。
(注意:客觀事物要通過實踐才能反映到人腦中。“狼孩”沒有意識。)
第三,反映:具有能動性/創造性。即同一個事物不同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可能形成不同意識。(注意:意識不是對客觀事物的機械反映。)
能動性的表現:主要有3種。
正確的和錯誤的;膚淺的感覺和深刻的理性思維;對現狀、過去和未來的不同反映。例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盡管“綠楊煙外曉寒輕,”宋祁卻感到“紅杏枝頭春意鬧。”指鹿為馬;漫畫“我只看見蘋果落地,為什么沒看見萬有引力?”;欣賞圖片“浮雕、媽媽、孩子”。
能動性的原因:客觀和主觀(3個)。
客觀原因:最根本的是社會歷史條件、社會實踐的程度和水平。
主觀原因:利益立足點(階級立場、利益不同);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不同;知識構成不同。
例:唐詩“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漫畫“四伯樂相馬”;“官本位主義”;一棵古樹,木匠、生物學家、畫家評價不同/一個人,同樣是醫生,外科醫生、針灸醫生。
習題:《5+3。》p144t12 關于蟬。
p143t4 關于詩句“悲秋”與“勝春光”的各句選擇
p133t1 漫畫關于“少女、老嫗”和合成圖
t4 漫畫《兩代人的反映》
課堂小節:意識的概念,說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
1、從意識的起源來看,意識是?意識的產生與自然界、社會的關系?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
(1)其中,人腦對意識產生的作用?具體要求?
(2)客觀存在在意識產生中的作用是?這種作用必須通過什么才能體現出來?
(3)意識對物質的反映具有?如何理解意識反映所具有的特點?意識的這種能動性表現為(3個)?其主客觀原因分別在于?
3、下列情況說明了什么?(屬于意識反映能動性的哪個表現?)
(1)“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2)盡管“綠楊煙外曉寒輕,”宋祁卻感到“紅杏枝頭春意鬧。”
(3)指鹿為馬;
(4)漫畫“我只看見蘋果落地,為什么沒看見萬有引力?”;
(5)欣賞圖片“浮雕、媽媽、孩子”。
4、說明下列情況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