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國民革命的興起和失敗
時間:1926—1927
兵戎相見之概況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戰事:汀泗橋、賀勝橋等
戰果: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收回漢口九江
英租界
兵戎相見之評價:是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
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
三、重點難點分析
北伐戰爭前夕,國共兩黨的矛盾就日益凸顯,為何還能合作進行北伐,取得巨大勝利?
盡管國共兩黨矛盾日益凸顯,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北洋軍閥。在北洋軍閥被基本推翻之前,共產黨還有利用價值,蔣介石沒必要和共產黨翻臉。蔣介石此時羽翼尚未豐滿,和共產黨決裂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只好仍披著革命的外衣,去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當時國民黨內尚有不少真心與共產黨合作的人士,他們對蔣介石也是一個有力的制約,所以蔣介石麒麟皮下的馬腳就沒有過早地暴露出來,使得北伐戰爭得以比較順利地進行。
四、高考試題回放
1、(1994年•上海卷•12)
與孫中山領導的反對北洋軍閥斗爭比較,北伐戰爭一個顯著特點是(b)
a、依靠“新軍“反對北洋軍閥b、依靠革命武裝反對北洋軍閥
c、依靠會黨反對北洋軍閥d、依靠地方軍閥反對北洋軍閥
2、(1995年•上海卷•14)
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排列,應是(c)
(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2)孫中山在北京逝世(3)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4)國民政府出師北伐
a、(1)(4)(3)(2)b、(2)(3)(4)(1)
c、(2)(4)(3)(1)d、(4)(3)(2)(1)
五、新情景設置
在美國的堪薩斯州,有一個只有9000人的小鎮,名叫威靈頓。鎮上有家經營炸面圈的小店,它的顧客有五分之一是附近一家為波音飛機制造公司生產零配件的工廠的工人。時間一長,59歲的店主萬德爾•弗里曼發現,工廠生意好,他的炸面圈也賣得快。1995年,由于中美發生貿易摩擦,波音飛機制造公司沒能向中國賣出一架飛機。后公司大量裁員。結果這一年炸面圈小店的生意非常糟糕,像是經歷了一場噩夢。于是,這輩子只賣炸面圈的弗里曼老人終于悟出一個道理——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即使是他在這偏僻小鎮似乎微不足道的小本生意,其實也深受國際貿易的影響。
上述故事說明,任何事物都是有聯系的。試以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割據之下的中國歷史風云來說明上述道理的正確性。
袁世凱死后,中國出現軍閥割據的局面。北洋軍閥政府統治對外賣國對內鎮壓,彼此之間又不斷混戰。階級矛盾加深,致使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誕生后,相繼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由于階級矛盾日益加深,“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但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不能單獨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聯合起來進行斗爭,于是1924年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國共合作的實現,對北方的馮玉祥是極大的鼓舞,馮玉祥傾向革命,同年發動了北京政變。北京政變發生后,邀請孫中山北上。孫中山發表北上宣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支持,國民會議運動開展起來。國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使帝國主義和各派軍閥十分恐懼。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直系吳佩孚和奉系張作霖達成“諒解”,結成聯合戰線。他們的聯合,使廣州國民政府決心于1926年北伐。北伐戰爭不到一年,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北伐戰爭得到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持,北伐戰爭的勝利又推動了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高漲,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基礎,后者公開干涉中國革命,制造一系列屠殺中國軍民的事件。中國人民奮起斗爭,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漢口和九江的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