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發展
對于法國1875年憲法,則要通過分析它的內容理解現在法國總統制和議會制的特點。在了解了法國總統制和議會制的基礎上,可以讓同學們討論比較美國總統制與法國總統制的不同,美國和法國議會制的不同,通過比較使學生能對美、法兩國的總統制和議會制有更深刻的了解。
關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歷史意義。可讓讓學生閱讀教材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共和派把眾議院、參議院、內閣和總統等關鍵職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資產階級掌握掌權,以共和制為政體形式的統治得以最終確立;它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由此可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實質是什么?(工業資產階級最終掌握政權)
二、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可先向學生介紹德意志一詞和歷史由來,擴展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德意志”一詞來源于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最早史見于公元8世紀,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爾曼部落所講的方言。公元8xx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查理曼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xx年查理大帝去世,查理曼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后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居民在此后的長期生活中也逐漸產生了一種“同屬一國”的感覺,這時,“德意志”一詞也就從一種語言的代名詞發展為代指講這一語言的人。當這些講“德意志”語的部落后來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時,他們不但用“德意志”來稱呼自己的語言和人民,還用它來命名自己的國家。
接著向學生講授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的背景及建立經過。19世紀初的德意志仍然是一個政局四分五裂的國家,嚴重阻礙著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普魯士王國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國宰相(1871~1890)。執政期間采取“鐵血政策”,故又有鐵血宰相之稱。通過1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聯合對丹麥戰爭,1866年的普奧戰爭以及1970年的普法戰爭完成統一。1870年9月1日,雙方在色當決戰,法國戰敗。不久,南方諸邦同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正式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統一終于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4月,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德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
2.《德意志帝國憲法》
1871年4月16日,新選出來的帝國國會批準了俾斯麥領導下制定的以1867年《北德意志聯邦憲法》為藍本的《德意志帝國憲法》。這是一部反映榮克貴族與資產階級共同意志,混雜著封建因素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俗稱的《俾斯麥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具體特點有哪些呢?
(1)規定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22個邦和自由城市組成。帝國中央擁有極大權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實上,德意志各邦已成為聯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單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獨立性。上述規定,肯定了德國統一的事實,有利于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2)帝國政權組織形式是君主立憲制,德國君主立憲制有哪些特點哪?(可讓讓學生閱讀教材概括指出,借此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由普魯士在帝國中占統治地位,掌握帝國最高行政權;憲法賦予皇帝和宰相以極大權力。皇帝和宰相都有哪些權力?皇帝是國家元首,是最高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宰相是內閣的首腦,由皇帝任命和免除,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