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發展
17世紀初,英國處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之下,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他們厲行君主專制,實行宗教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對國王推行的政策和專橫行為不斷進行指責,在議會中形成了反對派,他們支持《大憲章》,積極要求限制王權。
2.“光榮革命”
在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可以由教師向學生講述革命爆發的必然性,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英國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決定了原本就已經存在的王權和議會的斗爭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國王查理一世召開議會,企圖由議會通過法案,征收新稅。當時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不但拒絕通過征稅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權。這次議會的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國罪被處死,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當政時期鞏固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為“護國主”,建立軍事獨裁政權。而后英國經歷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在王權和議會的斗爭中,英國政壇發生分化,政黨開始形成,出現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輝格黨和托利黨。1688年,輝格黨聯合一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入主英國,這就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光榮革命”!肮鈽s革命”最終解決了國王與議會的主權之爭,它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二、《權利法案》與責任制內閣
1.君主立憲制
議會為了鞏固對專制政體的勝利,趁勢通過《權利法案》,鞏固新貴族與資產階級的統治!稒嗬ò浮酚赏烙1689年簽署,威廉三世被宣布為“光榮革命”之后英國國王的前提就是必須接受由議會所提出的這部《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實施的目的及本質是什么?議會都獲得了哪些權利?《權利法案》是限制王權和保障議會權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稅收、軍隊等方面對國王的權利明確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權有所約束,同時也把議會的自由、議會的權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來,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它最早在英國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資本主義時代的烙印,顯示了沖擊封建專制政治的勝利,君主立憲制由此出現。但是,當時英王的權力還相當大,國王有權批準議會法案、任免官吏,國王又是軍隊最高統帥,有對外宣戰締約的權利等。后來經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議會權力才超過王權。
《權利法案》確立了英國“議會至上”原則,是使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議會逐漸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起來。
2.責任制內閣
在講述責任內閣制的形成時,讓學生先閱讀教材上【歷史縱橫】提供的有關“內閣”和“責任內閣制”的有關材料,結合教師的補充讓學生明確“責任內閣制”的概念。指出內閣制是17世紀英國革命的間接產物。國王召集咨詢會議本是英國的傳統,革命后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份減少了,而從議會多數黨領袖中來遴選內閣成員也漸成慣例。喬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讓內閣自行處理國事,沃爾波爾就成了實際上的首相。內閣制是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并對議會負責的政體形式。與總統制相對。由于內閣制政府具有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征,故又稱責任內閣制、議會內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