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發(fā)展
【導入新課】
羅馬衰敗后,日爾曼人開始入侵高盧地區(qū)。5世紀末法蘭克人占領了現今法國的北部地區(qū),到6世紀時法蘭克人成為高盧的盟主,8世紀時大權落入統治了大部分的西歐地區(qū)的查理大帝手中。公元8xx年,查理曼大帝把法蘭克王國發(fā)展到鼎盛,成為查理曼大帝國。公元843年查理大帝去世,查理曼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后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后來演變成今天的德國。這就是法國和德國歷史的由來。通過回顧法國和德國歷史的由來,導入本課內容。
【講述內容】
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帝制與共和國的反復
同學們在初中經過歷史學習,對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幾乎控制整個歐洲的歷史一定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期間所建立起來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也一定有所了解。但對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后,法蘭西政體的演變過程卻了解的不是這么系統。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系統掌握法國共和政體建立的過程,讓同學們形成一條清晰的法國政體演變的線索,即: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憲制(1791年)——第一共和國(1792年)——第一帝國(18xx年)——波旁王朝復辟(18xx年)——七月王朝(1830年)——第二共和國(1848年)——第二帝國(1852年)——第三共和國(1870年)。簡單介紹有關史實,使學生對法國這段歷史的基本線索的有所了解,使學生認識法國走向共和到共和制度最終確立的這一過程的漫長與反復,從而使大部分同學能夠認識到歷史發(fā)展的復雜性和曲折性。
通過教材【歷史縱橫】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歷史。指出1852年,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取消共和,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然而,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剛一開始,路易·波拿巴就連同十萬法軍成了普軍的俘虜,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隨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新的國民會議產生。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首先讓學生明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雖然建立起來了,但最終確立共和國之路卻經歷了一個激烈的斗爭的過程。斗爭的實質是什么?(帝制和共和制的斗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體最終確立的標志是什么?
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終于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法國的資本主義共和制政體在經歷了艱難的歷程之后終于建立了起來。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和意義
法國總統是怎樣行使權力,又是怎樣與議會分權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行政權歸于總統,法國的總統具有哪些特點?(讓學生概括指出,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特點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參眾兩院選出,任期7年可連任;可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有締結條約權和赦免權;有解散眾議院的權力,但必須得到參議院同意。
法國的兩院制具有哪些特點?(讓學生概括指出,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和闡釋問題的能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立法權屬于參眾兩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眾議院也叫國民議會。從理論上講,兩院的權力與地位是平等的,但在事實上,國民議會的權力大于參議院,地位優(yōu)于參議院。法國實行兩院制以后,眾議議員由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由于經普選產生的眾議院比由間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更具代表性,所以法國憲法規(guī)定,國民議會是全國人民的代表,參議院是地方市鎮(zhèn)的代表。既然主權屬于人民,那么由人民直接普選產生的眾議院理應比參議院具有更大的權力。但眾議院提出并通過的法案,要受到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