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板書)
(提問)消費者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過程中,對生產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該怎樣對待呢?(設計此問是要讓學生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理解自身權利。)
公民作為消費者,既享受了權利,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因為權力和義務是相統一的。因此,我們不但要學法、懂法、用法,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還要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更不能濫用權利,損害生產者、經營者的正當權益。(可引用《教參》“消費者不文明行為當戒”事例說明)
1998年5月《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令人遺憾的回應”報道了一些消費者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哈爾濱某藥店向顧客承諾,一旦出現差錯,賣方向買方賠款兩萬元。一位新手因疏忽多收了顧客三角錢,藥店遵守承諾賠償兩萬元。結果客流量猛增,許多人就是籽來鉆空子,使得藥店職工緊張度日,人人自危,最后不得不取消了承諾。前不久,上海62家國有書店向讀者做出了我項規范服務承諾,其中一條是:三天內可無條件退書。結果有人買書后,自己需要的內容摘抄或復印后退掉,有的人則在聽夠了、看足了之后要求退換cd、vcd盤。西安市電信局在“5月17日世界電信日”推出一項為殘疾人堂而皇之的舉著殘疾人證與購買者討價還價。公交車上為方便乘客的椅墊被偷;超市推車上的計價器被偷;文明傘不被送回……等等。凡此種種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不僅是沒有尊重生產者、經營者的正當權益,實質上也是損害了、褻讀了自己的權利,是對自身權利的不尊重,甚至是對自己人格的不尊重。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規范自己的行為,以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鞏固新課]
。ㄐ〗Y本課內容,用課本第92頁的閱讀與思考及問題鞏固新課所學知識)
這份調查表明,我國商品服務市場上消費者權益受損害的情況還比較嚴重,其中成以受假冒偽劣商品的侵害最為突出。
但調查結果又表明,我國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維護消費者權利的組織機構日益健全,對損害消費者權利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維護消費者合法的的觀念和意識已經深人心。
調查結果還表明,對法律的了解越多,自我保護的意識也越強,因此維護權利的成功率也越高;相反,法律意識越淡漠,對假冒偽劣商品的識別力也就越差,維護權利的成功率也就越低。可見,法律意識的強弱是消費者維護權利的關鍵。因此,只有學法、懂法、用法,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提高鑒別商品的能力,在全社會普及、宣傳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知識,才能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課外作業]
請同學們閱讀本課小結。(以板書或投影方式出示本課知識結構表。) 1.統計表明,人均gdp達到1 000美元時,休閑成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內容!拔逡弧遍L假期間,人們紛紛外出旅游休閑。這說明( a )
a.旅游消費盛行由生產發展水平決定
b.旅游消費屬于實物消費
c.“旅游熱”是超前消費的表現
d.旅游消費屬于生存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