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新人教)
⑵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一般少于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一般易 ,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而達到 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活潑。⑶非金屬原子最外層一般 電子,在化學反應中一般易 ,使最外層達到 電子的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活潑。(2)、小結:元素的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 有密切的關系。三:練習:試一試畫出氦、氖、氬,鈉、鎂、鋁,氧、硫、磷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并分析它們的化學性質。討論如果要變成相對穩定結構會怎樣?四、板書設計一、核外電子的排布1、閱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結:⑴電子層:核外電子經常出現的 。⑵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最少有1層,最多的有 層,第一層離核最近,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 個(只有一層的不超過2個)2、原子結構示意圖 3、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⑴第一層最多排 個電子,⑵第二層上最多排 個電子,⑶最外層最多排 個電子。(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教學后記】 課題 3 離 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離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規律及與原子的區別。過程與方法:采用指導閱讀、組織討論來進行教學,讓抽象思維變換為形象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微觀想象能力,推倒思維方法。【教學重點】了解離子的概念【教學難點】離子的表示【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教學資源】初中化學網【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⑴回憶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 ⑵分析討論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二、引入新授:分析11號、17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其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后印入。三、進入新授:(一)離子的形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可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2)表示方法——離子符號書寫要求:先寫上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明所帶的電荷數,數字前,符號后,是“1”省略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