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理想立志成才
綜上所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就是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這樣的小康社會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社會。
(作者:中央黨校科社部副教授、博士 熊云)
西柏坡精神的現實意義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實踐,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精神。西柏坡時期(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成功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在這偉大歷史轉折的實踐中,鑄就了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時期是中國革命史上以中國革命的輝煌勝利為基礎的一個聚焦點。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由中國共產黨面臨勝利和執政這一歷史性考驗的重大課題所決定,反映了繼續保持無產階級政黨革命本色的歷史必然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一精神實質就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西柏坡精神的現實意義在于:
第一,發揚西柏坡精神,是我們黨經受新的歷史考驗的需要。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所處的國內外環境和黨的隊伍狀況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黨要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繼續發揚西柏坡精神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只有以謙虛謹慎的態度認真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探索未知領域,分析新情況、新問題,并以謙虛謹慎的態度深入群眾,集中人民智慧,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避免因脫離實際而導致執政過程中的各種失誤。
第二,發揚西柏坡精神,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需要。現在,黨的作風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出現了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現象。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克服,就會嚴重削弱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動搖黨的執政地位。結合實際發揚西柏坡精神,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對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有很現實的意義。
第三,發揚西柏坡精神,是實踐黨的根本宗旨的需要。發揚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我們強化群眾觀點、宗旨觀念,依靠群眾,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切實幫助困難群眾,進一步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第四,發揚西柏坡精神,是開拓創新、加快發展的需要。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繼續發揚西柏坡精神,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克服思想上的僵化,勇于創新,大膽實踐,敢為人先,必將為我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總之,發揚西柏坡精神,牢記“兩個務必”,可以更好地實踐“三個代表”要求。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黨的領導集體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紅巖精神、延安精神一起,共同構筑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新的世紀,我們黨再次處于一個重要關頭,面對嚴峻形勢和繁重任務的考驗,站在歷史的高度,著眼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根本上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堅持“兩個務必”教育,繼承和發揚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