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理想立志成才
【來源:XX年6月20日《中華讀書報》 記者 趙艷紅】
天上有顆“華演星”
──第53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一等獎得主、金陵中學華演同學
XX年7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批準編號為11730的小行星正式以南京金陵中學華演的名字命名。一名普通的中學生,因個人的小發明而使自己的名字閃耀在星空,這在中國還是首次。
那年的5月,當時還是金陵中學高三學生的華演同學作為江蘇唯一入選國家代表隊的學生,參加了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城舉行的第53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isef)。他參賽的創新項目《記憶合金自動保護安全煤氣灶》在大獎賽上榮獲了專項獎(specialawards)方面的一等獎,并獲得4000美元獎金。這是專項獎中國際選手的最高獎勵和榮譽。如今的華演,已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深造。
華演的發明一方面緣于他廣泛的興趣愛好,一方面得益于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金陵中學是全國最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學校之一。學校每周安排兩課時專門指導學生對自己所選的課題進行調查和研究。對新事物新知識有著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華演同學,自然成了學校研究性學習的領軍人物。高一時他的研究性學習小論文就榮獲了市中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高二時,一則因煤氣泄漏致人死亡的報道深深刺痛了華演,“如果有一種設備,能讓普通人和家庭遠離煤氣泄漏的危險,那就好了。”于是,設計一種安全煤氣灶就成了華演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新課題。經過認真思考,華演確立了以形狀記憶合金作為課題的解決方案。每到學校研究性學習活動課時,華演就開始研究煤氣灶具結構、查詢各種記憶合金性能資料、設計安全氣閥的圖紙……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終于設計出了一個利用形狀記憶合金相交控制連動裝置,控制煤氣閥門的機械桿結構組件。南京大學張志炳教授對他的研究性學習論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他的設計“具有科學性、創造性與可實施性”。不久,華演又為發明申請到了專利,制成了第一臺安全煤氣灶。
【來源:南京教育信息網《“十五”教育發展回眸之五:南京學子系列報道》】
學習故事:“英語神廚”張立勇
XX年10月10日,共青團中央在山東電視臺演播廳舉行首屆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頒獎典禮,清華大學學生食堂工人張立勇成為獲“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殊榮的十位杰出者之一。從一個高中輟學的打工仔到備受社會特別是大學生關注的“英語神廚”,張立勇走過了一條艱辛而又充滿毅力的道路。
當上清華切菜工
1993年,剛上高中二年級的張立勇背起了打工的行囊——家庭的貧困讓他過早地成熟,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張立勇告別了校園,南下廣州。然而,張立勇沒有放棄從小的大學夢,他悄悄在行李中塞上了所有的高中課本。因為沒有大學文憑,不懂英語,不會電腦,他在廣州到處遭遇尷尬和痛楚,先做過一份臨時工,后來得以在中外合資的玩具制造廠上班。
1995年10月的一天,廠里來了一批外國客人,一位身穿藍西裝的翻譯用英語嫻熟地向他們介紹。張立勇心頭一陣澎湃,原來學英語是這么美妙、這么有用的一件事情,可以和許多外國朋友侃侃而談,并為順利開展商業活動充當一個“橋梁”的作用,于是好好學英語的想法根植在張立勇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