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理想立志成才
“這一事實再一次充分說明,只要我們大力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點評】上述教學過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有著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通過對相關事實材料的理解,明確艱苦奮斗的基本含義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重要意義。根據這樣的思路組織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認識一般意義上的人生道理,更有助于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進步對于有志青年的相關必然要求。當然,同時也會有助于學生在后繼學習中懂得理想的實現要靠艱苦奮斗,時代發展和個人進步都是時時需要堅持艱苦奮斗的道理。
實施這樣的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用事實材料說話,避免一般的說教。所以,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必要的充分準備,才能在課堂有效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閱歷理解和把握既定的教學要求。
暢想自己的未來
我們已經知道,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就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因為如此,世界上的各主要國家無不緊緊抓住世界新的科技革命的契機,在優先發展教育的同時,制定和實施科技興國的長遠發展戰略。為適應新的科技革命的發展,早在20世紀中后期,歐美、日本就先后制定了科技發展計劃。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主要得益于本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日本80年代初期改“貿易立國”為“科技立國”,后來又提出“科技創新立國”;西歐國家1985年確定合作發展科技的“尤里卡計劃”,歐洲聯盟XX年議程強調,“將知識化放在優先地位”。另外,韓國、新加坡等國也紛紛制定科技經濟發展計劃。我們還知道,綜觀全局,21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了解上述內容之后,你對于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成長有何認識?(探究: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青少年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師生共同議論之中明確)中國政府為抓住難得的新機遇,1995年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XX年提出人才強國戰略,XX年1月,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上又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在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需要大批人才,需要的人才包括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因而在今后一個時期,是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們青年學生大有可為、大顯身手的大好時機。
(在師生共同探究思考之中提示學生)我們的人生之路如同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是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并存。在國家面臨發展機遇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情況下,確實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由于人才競爭環境也會因此而更為激烈,對于我們的競爭意識和競爭素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要求是:“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以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抓住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著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努力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黨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要通過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廣泛調動各方面人才的積極性,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了解了上述“基本要求”,并學習教材p.158、關于人才問題的論述之后,再來參與教材所介紹的交流活動:有人將職業分為三六九等,有人則說,“沒有沒出息的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這些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